工业快报> 数据 >详情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6日在九龙坡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丁 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定不移实施“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6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1371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亿元、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增长20.5%,实际利用外资5.68亿美元、增长43.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6亿元、增长4.2%。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三产业对区级税收贡献率达75.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9.8︰49;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累计达98家、占全市总量的21.5%,均居全市第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进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772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695元、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2.3平方米、达到26.6平方米。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新引领成效明显。高新区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达33.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5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4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8亿元、增长62%,区级税收收入16亿元、增长28.3%。推动产业集聚,引进世界500强欧尚国际商贸集团,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签约入驻,推动华硕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建设,群祥科技等33家企业建成投产,累计入驻笔电配套企业57家。推动科技创新,全国首个IT产业微企孵化园建成投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专利授权566件、高新技术产品101项、重点新产品77项、科技部创新基金立项21项,数量全市领先。推动开发建设,高标准编制西区53平方公里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规,实施征地1.1万亩,高新大道、新凤大道等51公里骨干道路建成通车,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安置房加快建设。

(二)工业经济逆势企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增加值达259亿元、增长3.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亿元、增长27.7%。强化转型升级,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庆铃重型车发动机、上海通用PDC等21个项目,新兴产业产值达182.3亿元、增长9.2%,占工业总产值的13.3%;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改投资21.4亿元,实施天泰铝大板锭、隆鑫大排量摩托车等83个技改项目。强化集群发展,三大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68.9%;九龙园区做大汽摩制造产业,柳工机械、新能源产业园等16个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增长18%,连续十年荣获全市十强工业园区;西彭铝产业区打造铝深加工产业,西南铝铝熔铸、交通用铝科技支撑示范工程等11个项目顺利推进,戴卡捷力轮毂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17%,获评十佳特色工业园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十强工业园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着力发展笔电配套和汽车电子产业,引进莱尔德电子等28个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6.2倍。强化服务保障,新建标准厂房63万平方米,出台工业“1+5”配套政策,落实提振工业经济七条措施,帮扶30家重点工业企业稳增长,300家企业纳入全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探索建立“助保贷”合作新模式,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健全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强化能源企业沟通协调,水电气等供应得到较好保障。

(三)“再战西城”全面提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启动建设区级重点项目42个、占全区重点项目总数的74%。完善体制机制,组建九龙西城管委会,成立西城行政服务分中心;设立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获批“国家级物流枢纽”和“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完善规划布局,编制分区规划、西部都市区发展规划,深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西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完善基础设施,中梁山第三隧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渝黔新线、D711/720燃气管线迁建工程开工建设,成渝客运专线、快速路一纵线等5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陶家生态公园一期、白彭路扩容升级、LNG调峰站等41个项目建成投用,支持九龙西苑、金凤佳园、城西家园公租房建设,西城天骄、西城新苑等4个安置房项目基本建成。

(四)“再造东城”形象凸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实施148个项目建设,背街小巷、支次干道整治和城镇旱厕、城市无灯区改造实现全覆盖。优化城市功能,完善东城提质方案,编制新型城市化发展规划;改造市政道路59万平方米,新建排水管网62.9公里,新建公厕10座,新增停车位7181个;整治社区公园67个,新建城市公园3个,新增绿地面积241万平方米。提速城市建设,策划九龙半岛整体开发,推进城中村危旧房改造拆迁扫尾工作,启动石桥铺老街等11个城市房屋征收项目;加快实施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等25个市区畅通项目,西郊路人行地通、南华街下穿道等8个项目竣工投用,杨九路工业文化休闲艺术街建成开街;十大房地产项目顺利推进,全区开工建设560万平方米、增长13.1%,商品房销售面积340万平方米、增长10%。强化城市管理,整合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卫生死角863个,取消违规占道经营摊点1132个,拆除违法建筑43万平方米。

(五)城市经济持续繁荣。市场主体总量达8.6万户、居全市第一,工商企业3.74万户、占全市总量的10.8%;注册商标9991件,驰名、著名商标131件,市级名牌产品26个,均居全市第一;累计4家企业荣获市长质量管理奖。做靓三大商圈,杨家坪商圈加快拓展,九龙滨江、华润·万象城提速建设;石桥铺商圈扩容升级,核心区改造、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有序推进;陶家商圈启动规划编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理顺商圈管理体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全区新增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052亿元、增长17.8%。做强现代服务业,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意见,服务业增加值达3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5%;红星美凯龙等5个重点商贸项目顺利推进,美每家二期建成开业,22家重点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723亿元;引进金融机构5家,实现融资133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2318亿元,融桥担保公司完成增资重组,隆鑫通用成功上市;新增3A级景区1个、酒店星数6颗,举办旅游节会35场(次),实现旅游接待2020万人次、旅游收入50.3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5%。做大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63亿元、增长11.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9.7%;扶持微型企业1050户,新注册民营企业5567家,争取民营经济市级专项资金5220万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8994万元。做活开放型经济,签约项目78个,实际到位资金240亿元,高交会、渝洽会签约项目及投资总额均居全市第一;完成进出口总额32.2亿美元、增长79.7%,荣获市出口知名品牌示范区,西南铝等8家企业获评出口知名品牌企业、总量居全市第一。

(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累计流转土地6.1万亩,农民非农收入增长1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2.06︰1。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在全市率先出台撤销建制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完成101个村、1314个社集体三资清理,成功创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试点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实现抵押贷款350万元。成立村镇银行。白市驿镇成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编制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新型股份合作社12个,新增花卉苗木1000亩、优质葡萄基地2000亩,打造西池等5个休闲品牌,周君记便携式火锅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金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推进镇容村貌改善,启动含谷、金凤城镇风貌改造,实施走马古镇风貌整治,打造陶家风情小镇;新建农民新村5个、巴渝新居961户,白市驿镇高峰寺村获评全市首个“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开通农村公交线路3条,优化公交线路10条,建成二郎、中梁山公交场站;推进6个农村公路项目建设,通村通畅率达100%。解决3.4万人饮水安全,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集中安全供水全覆盖。全面完成小南海水电站移民征地实物指标调查工作。

(七)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区级财政投入44.5亿元改善民生,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出台“1+5”配套政策,编制完成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实施教育十大工程,铁路中学、高新区实验一小扩建工程进展顺利,鹅公岩小学、华福小学建成开学,通过市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验收,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行“四补一放宽”优惠政策,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突破亿元,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4100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37.1万人、在全市率先实现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参保43.4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各类救助金9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5万人。累计开建公租房366万平方米、安置房174万平方米。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区一院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区一中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区五院配套工程建成投用,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共卫生团队服务模式,荣获中国农村卫生改革项目先进区,成功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小餐饮等“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在全市率先实现药品安全电子监管全覆盖。稳定低生育水平,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4‰。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华岩动漫产业园、三耳火锅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全市首个艺术品版权交易中心建成开业,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基本建成,成功举办黄桷坪新年艺术节等节会活动120场,参加市第四届运动会等大型赛事、获金牌126枚。狠抓创模创卫工作,以“双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次级河流整治,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建设截污管网133.8公里,整治工业企业1474家,创卫工作通过市级技术评估考核,创模工作通过国家验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8天。

(八)社会管理切实加强。实施社会管理创新项目25个,58个村(社区)推行网格化服务,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群众满意率达90.5%,流动人口“温馨五送”活动经验全国交流。夯实社区工作,统一招聘76名工作人员,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工作报酬“三挂钩”增长机制,推行社区硬件标准化建设,新增社区服务用房2100平方米,打造“黄桷义工”等志愿服务品牌。创新物业管理机制,归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2.9亿元。保障公共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制度,9个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成功销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伤亡人数全面下降;完成区应急应战指挥中心和“两个平台”建设,中德灾害风险管理合作项目工作经验在G20墨西哥峰会交流。维护社会稳定,强化专业维稳、处置突发事件等队伍建设,夯实公安基层基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破案件数、打击人数分别上升19.8%和7.3%;深化干部下访群众工作,建成“一站式”群众接待中心,市交办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疑难信访案件化解率达91%;组建法律援助专业团队,开展法律援助1625件;人民调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万件,成功率达99%,有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区委重大工作部署,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60件、政协提案359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230项,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4.48天。推进政务公开,组建电子政务中心,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万件,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11件。强化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管理,完成交易483宗,节约财政资金8000万元。深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3件23人。

老龄、妇女、青少年、儿童、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民宗、侨台、民防、档案、修志、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实施13个对口帮扶项目,落实资金4227万元。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设立高级专家发展资金,引进高层次人才52名。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年53项政府工作获国家级荣誉,256项获市级表彰。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扎实推进“一极七区”建设,深入开展“再战九龙西城年”主题活动,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强势提振工业经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深化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征地2万亩,实施六大攻坚项目,构筑骨干交通路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创模创卫攻坚行动,实施“关注民生·关怀一生”十大行动,发展成果惠及百万人民,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取得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九龙坡建设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九龙坡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成绩代表过去,发展永无止境。回顾一年工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期待相比仍有差距,主要是:综合实力大而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有待加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安全稳定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还需提高,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综观全球,世界经济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环顾国内,改革发展仍面临风险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着眼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推进“一统三化两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任重道远。立足九龙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位次已被赶超,区县竞争更趋激烈,“保位争先”形势严峻;工业大区的优势不断削减,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培育,经济转型亟待破题;西城再战、东城再造任务繁重,经营城市水平有待提升,建设美好九龙坡还需持久作战。科学分析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始终牢记理想化为实践、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重托鞭策着我们,目标和使命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宏观环境的新变化,深刻理解改革发展的新特点,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坚定必胜信心,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转型升级中创造优势,在真抓实干中促进发展,全力推动九龙坡取得新突破、赢得新跨越、实现新崛起。

综合各种因素,建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八增长、两确保、一控制、一下降”: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87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10%、达到15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4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4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达到51亿元,工商企业户数增长12%、达到4.2万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达到2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13730元;确保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确保实际利用内资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要求,以“稳中求进、转型发展”为总基调,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动力,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努力开创美好九龙坡建设新局面。

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三次创业”,全力建设一流高新区

坚持高新技术引领,增强高新区引擎作用,以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新建一批产业孵化楼宇和加速器,推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纳入“新三板”扩大范围试点,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商贸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引进主导产业龙头项目2个,提速建设华硕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华晨鑫源微车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1+3+X”产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区五四大道、玉灵路东段等市政道路建设,加快西区新梧大道、高龙大道、含青路等骨干道路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完成征地1万亩,建设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4万平方米安置房。全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5%,区级税收收入20亿元、增长25%。

(二)夯实园区平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集群发展导向,增强园区支撑作用,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加快园区建设。强化开发区意识,加快资源集约、要素集聚,深入实施“千亿集群、百亿企业”工程,重点发展汽摩、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区工业总量达70%以上。九龙园区加快向“绿色智造”转型,新建标准厂房11万平方米,推进悦康药业等9个项目建设,工业总产值增长12%、达到580亿元;西彭铝产业区加快中国铝加工之都核心区建设,新建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建成中铝萨帕等10个项目,工业总产值增长15%、达到470亿元;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汽车电子、笔电配套产业发展,力争引进电子类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增长60%、达到24亿元。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电动汽车、高端机电装备等新产品研发生产,打造一批两化融合标杆企业;推进“升级改造、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三项绿色工程,加速工业十大在建项目和十大技改项目建设,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30%以上。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开放结构、拓展开放深度、提高开放效益,创新融资方式和路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外贸增长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发展年出口超千万骨干企业3家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外资企业20家,推动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建设。

(三)做强商圈经济,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加快改造升级,推动服务业与城市同步发展。突出商圈引领。用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推动商圈建设,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聚商与兴商并重,完善商圈管理体制,深化商圈发展规划,增强商圈集聚辐射功能。杨家坪商圈加速北拓,融合九龙滨江、华润·万象城等联动发展,布局高端商贸业态,集聚国内外高端品牌,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石桥铺商圈改造升级,加快重啤地块建设,打造中国西部IT数码特色商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陶家商圈完成规划编制,提速开发建设,重点发展购物餐饮、休闲娱乐、金融证券、商贸商务等服务业。实施十大商贸重点项目,打造盘龙新城商业综合体、华福路商业长廊和环彩云湖经济带,加速建设九州国际汽摩城、红星美凯龙等重点市场。新增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力争突破2300亿元。壮大新兴服务业。提升“五谷丰登·十泉十美”品牌影响力,力争实现旅游接待2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2.5亿元。实施“云创·蝶谷”、“川美·创谷”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力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0%。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战略咨询、中介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医疗健身、养老、家政、物管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二郎总部基地,力争引进企业总部2—3家;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网上创业,力争引进优质企业5家。培育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总量保持全市第一;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1%。

(四)强化双城联动,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

坚持城市经营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扎实开展“九龙西城建设形象展示年”主题活动,全区完成征地2万亩,全力推动九龙(二塘)长江大桥、九龙半岛滨江路、轨道五号线等十大攻坚项目。西城再战出形象。加快迈向“城市时代”,着力建设科技生态新城、时尚休闲新都。全面展示西城规划、交通、民生等形象,计划投入220亿元,实施197个项目,加快渝黔新线、成渝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快速路一纵线、中梁山第三隧道等骨干道路工程,建成陶家商圈闭合路网。加快西彭、白市驿、陶家三大聚居区建设,同步配套市政、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推动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建设,建成中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工程。东城再造出亮点。加快迈向“商务时代”,着力打造重庆中央商务区辅中心。推进九龙半岛整体开发,加快重庆电厂、九龙电厂搬迁,推动铁马片区等重点地块开发建设;启动30万平方米城市房屋征收,全面完成危旧房城中村拆迁扫尾年度任务;推动华岩、大堰、盘龙、三峡油漆厂等四大片区改造;推进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凤中立交等17个重点项目,推动快速路二纵线、五台山立交、石杨路建设,完成半山转盘改造。实施房地产十大项目,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管理出实招。启动西城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增排水管网10公里,改建楼式垃圾站54座;优化城市路网,打造特色街区,改造建设城市道路7条,新增停车位4000个,加快公众出行信息系统建设,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完善市容环境督查考评机制,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垃圾清运、污水排放等突出问题,逐步消除管理盲点,促进城市管理秩序化、规范化。生态文明建设出成效。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巩固创模成果,保持次级河流整治成效,健全创模长效机制;积极建设生态园林城区,新建和改造城市园林绿地15万平方米,打造滨江休闲区等城市靓点;狠抓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行动,推进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强化城市扬尘、噪声、尾气等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五)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效益优先、统筹兼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编制非城市建设区域空间规划,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有序流转农村土地,严格保护耕地,妥善处置撤销建制村集体资产,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特色效益农业。立足区域特点,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两长廊八基地”为重点,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型股份合作社3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1000亩;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建设3个特色旅游村,培育休闲农业品牌5个,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整治病险水库,建设严家桥水利工程,编制小南海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实施土地治理4100亩,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基地1000亩;推进山田路、陶跳路等农村公路建设,建成金寨路、学敬路。实施田园环保行动,深化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整治、垃圾收集处理,新建农民新村3个、巴渝新居10万平方米,建设山清水秀美好家园。

(六)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促进民生大改善

坚持惠民利民、共建共享,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做好民生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推动学校建设,实施人和中学扩建、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迁建、科技小学新建等十大项目,建成西彭公租房小学、彩云湖小学,新增普惠性幼儿园60所以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充分就业。促进就业与产业良性互动,加快中小微企孵化平台建设,新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以上,带动就业7000人以上;建成充分就业村(社区)97个,打造创业型城区。强化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完善救济救助体系,推进“阳光低保”,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发展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开工建设安置房186万平方米,支持公租房建设,强化保障性住房管理和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推动高新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建成渝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区二院、五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争创国家卫生区和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开展小餐饮整治试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全国药品安全示范区。提高人口素质,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新建2个市级示范健身广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居民健康指标保持全市领先。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消费直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培育“畅想九龙”等5个特色品牌;推进华岩寺、清真寺保护修缮和走马古镇保护开发,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加快区档案馆建设,争创市级文化先进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切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七)创新社会管理,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着力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建立实有人口动态服务管理机制,健全流动人口“十项服务”、“六项管理”制度;加强特殊人群教育救助和帮扶,建设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完成村(居)基层组织换届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干部下访群众,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法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妥善处理群体性矛盾;健全大调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完善信访救济、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交巡警勤务机制,加强专业队、派出所建设,新建32个警务室,建设西彭消防站,强化“六张防控网”,继续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集中开展重点领域、重大隐患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充分发挥应急指挥“两个平台”作用,实施国家级区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西城应急物资库。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八)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坚持内强合力、外树形象,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转变政府职能。更新行政理念、改革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三级行政服务体系;理顺镇、园区财政分配关系,完善镇级财政体制;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绩效评估、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轮岗交流、适岗培训,打造实干型队伍,提升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整合电子政务网络,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升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政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七项要求”,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杜绝弄虚作假,戒除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严格控制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公务活动轻车简从;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行政成本,确保“三公经费”零增长;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提升政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实干成就事业,奋斗铸就未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区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广博的智慧、更加自信的姿态,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