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常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

CDCR-2019-02002

常发改经贸〔2019〕3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经报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常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

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2月19

常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为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南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常发[2017]12号),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域,期限为2019—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全市物流业稳定增长,产业发展新动能逐步显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1、物流产业初具规模。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GDP比重5.8%。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44家,物流业从业人数超15万人。物流业务稳定增长。公路水运货运量1.53亿吨,增长12.1%;货物周转量261.2亿吨公里,增长10.7%;邮政业务总量8.62亿元,增长25%;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37万标箱,增长24%。

2、物流网络逐步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构建了“一环六射”的高速路网,“T”字型骨架的铁路网,沅水、澧水为骨干的内河水运体系和通达18个城市的4D级常德桃花源机场等对外通道。随着“四纵四横”沅澧快速干线建设,将形成县市至中心城区1小时经济圈。通乡通村公路实现全覆盖。物流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宜达物流园、万路达物流园、银华物流园、隆腾物流园、福泰物流园、三湘和达物流园等公路物流节点,焦柳、石长铁路沿线货运站场和德山港区、津市港区、桃源港区等水运物流节点相继建成运营;邮政快递农村服务网点近2000个;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立体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设施申建统筹推进。初步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平台、交通干线有效衔接、服务周边通达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

3、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德山物流园列入湖南省首批示范物流园区,湖南三湘和达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湖南福泰物流有限公司被评估认定为4A级物流企业,常德万路达物流有限公司甩挂运输项目列入交通部第三批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第三方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物流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物流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公共保税仓,常德-岳阳-上海“五定班轮”实现常态化运营。行业管理不断规范。以常德市纳入全国第三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27家物流企业开展了物流标准化试点,并全部通过验收。危化品物流探索“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企业”的新模式,得到业内广泛认同。

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物流业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待提高;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际物流服务不能有效支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求;物流业降本增效任务艰巨,整体运营效益有待提高;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

()面临形势

“十三五”中后期和“十四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构,物流市场需求扩大,物流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物流业提供有力支撑。

1、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我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地带,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靠武汉城市群,西邻成渝经济圈,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烟草、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为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供应链物流带来机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为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鲜活农产品等商贸物流和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居民消费升级,为商贸物流、区域分拨与城乡配送、电商物流发展创造了条件。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为出口加工、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国际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新的服务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冷链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外贸综合服务、城乡配送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引领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将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科技推动物流业态创新和降本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4、降本增效需求迫切。物流业降本增效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仓储设施的科学布局与升级、运输结构优化与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不断完善、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绿色物流不断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的不断深化应用,将成为物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我省“一带一部”战略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物流核心区为引领,以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为重点,高效整合信息、金融、技术、人力、政策等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培育和引入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平台型企业,进一步优化物流业营商环境,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1、服务产业,普惠民生。加强物流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物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速建设现代物流支撑体系,着力提升物流对产业和经济的服务能力、驱动能力以及保障能力。推动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均等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2、补齐短板,降本增效。整合提升存量物流资源,科学布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设施,加强物流设施互联互通和无缝衔接。优化物流市场结构,鼓励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培育和引入平台型、创新型、智慧型物流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

3、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进物流科技创新,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供应链发展水平,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基础功能外,继续延伸物流产业链,完善采购、交易结算、信息与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功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在现代物流业的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政策配套、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共同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战略定位

立足常德、面向泛湘西北,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推进区域枢纽物流中心、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构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物流通道网络,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泛湘西北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网络布局科学服务高效便捷、物流技术先进、市场安全有序、发展模式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成泛湘西北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物流产业快速增长。物流业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上升到6.5%、7.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14.6%、15.3%。

2、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企业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物流业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重点培育20家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和引入一批3A级以上物流企业,到2020年、2025年,分别达到8家、20家。

3、物流设施更趋完善。物流节点布局合理,物流通道高效衔接,多式联运、电商物流、智慧物流、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快速发展,物流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物流的现代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4、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全面应用,初步构建物流业创新发展模式,基本完成物流业的现代化转型,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6.8%、15.8%。

常德市物流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目标

2017年

2020年

2025年

1.社会物流总额(亿元)

8011

10000

15000

2.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187

300

485

3.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8%

6.5%

7.7%

4.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2.1%

14.6%

15.3%

5.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17.6%

16.8%

15.8%

6.物流从业人数(万人)

15

18

23

7.3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家)

2

8

20

三、发展布局

(一)核心引领

以常德市中心城区为物流业发展核心区,重点打造三大区域物流增长极,即区域物流枢纽增长极、区域商贸物流增长极和区域航空物流增长极,形成“一核三极”,发挥核心引领带动与区域辐射作用,支撑泛湘西北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

区域物流枢纽增长极。依托经开区和高新区,增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能力,推进常德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常德城区(经开区)铁路货运枢纽和公路港建设,加快铁路口岸、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常德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打造泛湘西北区域物流枢纽增长极,发挥区域带动与引领作用。

区域商贸物流增长极。引导大型实体商贸物流节点向武陵区和鼎城区城郊结合区域扩建升级,提供区域分拨、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交易结算、金融服务、大数据分析等配套增值服务,建设升级江南商贸物流园区、高新商贸物流园区、常德市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常德市钢材商贸物流中心、常德市建材商贸物流中心、西城新区物流中心等,打造区域商贸物流增长极,支撑市区现有钢材、建材、日用百货、农产品、汽配汽贸、五金机电等交易市场以及城市综合体等,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区域航空物流增长极。依托桃花源机场,加快推进空港新城建设,完善机场周边路网、引导发展成立航空物流公司,构建快速通达国内国际的航空物流网络,形成国内3小时,亚太地区6小时的航空物流圈。加快推进常德一类航空口岸建设,同时叠加进口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药品等指定口岸功能。大力引进临空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保税物流、电子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空港物流产业,打造泛湘西北区域航空物流增长极。

(二)多点支撑

重点打造2—3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布局建设8家市级重点物流节点,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配套建设一批服务于产业园区、货运服务、商贸流通和进出口加工贸易的专业型物流节点。

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支撑,以村组为网点,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构建城乡一体、双向流通、安全高效、成本合理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重点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三)通道互联

构建对外开放的立体物流大通道。依托石长和焦柳铁路,二广、杭瑞和长张高速公路,沅水、澧水和淞虎航道,桃花源机场等,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运转,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提升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效率,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年货运量较大的工矿、生产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接入铁路专线,减少和取消铁路两端短驳环节。依托国省干线、“四纵四横”沅澧快速干线和通乡通村公路,畅通城乡配送通道。

四、重点任务

(一)科学构建物流节点体系

规划建设一批服务能力强、现代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的物流节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化标准仓库。加强城市道路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统一配送等先进运作模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物流节点竞争机制,推动物流要素向优势项目集聚,提升物流网络综合运营能力。建立重点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制定重点物流项目的合理退出机制。

1、货运服务型节点。依托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多式联运,大批量货物提供国际性、区域性中转服务的货运物流节点

常德经开区建设枢纽型货运物流节点,发挥公铁水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区域分拨、产业组织等作用。

石门县、津澧(津市市、澧县)建设区域型货运物流节点,发挥公铁联运、陆水联运和区域集散作用,延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依托桃花源机场,建设区域航空物流中心。

桃源县、澧县、临澧县、安乡县依托铁路站场和水运码头优势建设货运服务型物流节点,发挥货物集疏运作用;汉寿县、临澧县、澧县、西洞庭管理区等依托公路交通优势,建设一批集信息配载、货运停车、仓储配送、汽车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公路港。

2、商贸服务型节点。依托大型商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建设为商贸企业提供运输、配送、仓储等物流服务以及商品展示、电子商务、融资保险等配套服务的商贸服务型物流节点

中心城区日用百货、钢材、建材、农产品等批发市场,重点推进商物分离,通过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等方式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商品展示、电子商务、融资保险等配套服务,布局钢材商贸物流中心、建材商贸物流中心、西城新区物流中心、智慧医药物流园、常德农产品物流中心、高新商贸物流园区、常德火车站物流中心。鼓励企业依托物流枢纽建设面向城市消费的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模式。商业综合体及零售网点重点推进为新零售服务的新物流业态创新。

江南城区、桃源县(陬市)、津澧(津市市、澧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重点发展分拨配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物流业态,推广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送装一体、交易结算、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提升商贸物流集聚辐射能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依托地方特色产品资源、交易集散优势,建设石门柑橘、临澧油茶、澧县粮食、汉寿水产品、桃源富硒农产品、安乡农产品等商贸物流节点。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建设综合配送中心,提供旅游商品配送与快递、以及城乡配送功能,促进旅游业发展,方便居民生活。

3、生产服务型节点。毗邻工业园区或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建设为生产企业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产能管理、协作加工、运输分拨、信息服务、分销贸易及金融保险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的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

各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生产服务型公共物流节点,提供公共仓储、货运停车、及时配送、流通加工、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

重点围绕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支撑烟草、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

4、口岸服务型节点。加快建设德山港区水运口岸,积极申建常德航空口岸、常德铁路口岸、常德公路口岸、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常德综合保税区等设施,提升常德市国际物流服务能力,优化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增强外向型经济发展动力。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加强通道与物流节点衔接。加快完善物流节点配套道路建设。支持铁路进物流园区、港口、大型企业。加强常德市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推广多式联运组织形式。以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应用为基础,大力发展公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陆水联运、水水中转、陆空联运和甩挂运输。经开区(德山港区)、经开区(德山火车货运站),依托公路网,开展公铁水联运。经开区(德山火车货运站)、石门县(石门县站)、临澧县(临澧站)、澧县(金锣站)开展集装箱公铁联运。经开区(德山港区)、桃源县(陬市港区)、安乡县(长岭洲港区)、津市市(窑坡渡港区)开展陆水联运和水水中转。鼎城区(斗姆湖)开展陆空联运。支持公路港开展甩挂运输。

培育引入多式联运主体。鼓励智慧物流平台、多式联运企业、合同物流企业、综合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多式联运主体的发展。重点引进培育国际化、网络化多式联运主体,提升常德市多式联运发展水平。

完善提升服务功能。为国际物流发展配套建设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加快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即一次托站、一次收费、一单到底。推进铁路运输企业与港口、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物流企业等开展合作,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促进常德—岳阳—上海“五定班轮”常态化,适时增加开行密度,并率先实现“一单制”。谋划对接湘欧、渝新欧、汉新欧等中欧班列,加强对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连通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多式联运线路品牌建设。

(三)构建国际物流体系

加强对经开区宜达和津市三湘和达公共保税仓等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现有平台的功能,加快常德水运口岸、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公路口岸申报与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的公铁水空立体开放口岸体系,按照应有尽有原则申报指定口岸。规划建设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常德综合保税区等不同层级的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和监管区。鼓励企业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加快常德市中小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站式进出口服务。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海外仓、跨境云仓,为开展全球业务提供物流和营销网络支撑。鼓励大型物流企业依托物流枢纽开展工程设备、大宗原材料的国际工程物流服务。优化国际物流营商环境,推广“一个窗口”服务,提高国际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程度。

(四)提高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

推广物流标准化应用。巩固常德市全国第三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的试点成果,推广物流标准化试点经验。加强国家、行业现有物流标准的宣贯与应用。重点加强集装箱、集装袋、周转箱等载运工具和标准托盘(1200mm×1000mm)、包装基础模数(600mm×400mm)推广应用,鼓励我市企业带托盘一贯化运输,推动标准托盘在供应链上下游顺畅流通,提高物流效率,推动包装箱、周转箱、车厢等物流载具与之相匹配,储存、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物流设施设备与之相衔接。鼓励仓储和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卸货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鼓励商场超市等网点推广使用标准化运输单元,探索整托(整箱)验收。鼓励标准托盘与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相结合的新模式。研究制定常德香米、乳猪熟食、特种牧草等特色农副产品和制造业大件运输等物流标准。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开放体系和机制,强化物流信息开放共享。依托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信息平台、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衔接。发挥福泰物流、宜达物流、万路达物流等物流信息平台作用,扩大区域辐射功能,推动平台之间数据对接、信息互联。

推进“互联网+”物流模式创新。依托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进一步畅通公安、海关、港口、铁路、公路、桃花源机场、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共享。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培育引入智慧物流平台企业,通过运用“互联网+”,不断创新发展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

()推广绿色物流工程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提高铁路、运输比重,加强多式联运和集约化运输。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效率。推广应用铁路、水运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

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鼓励和扶持企业在城乡配送、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码头堆场等领域推广应用电动物流车。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鼓励仓储企业利用屋顶与墙体光伏发电,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加强绿色包装和回收物流。推广包装基础模数(600×400mm)系列,以包装标准化推动包装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减少快件包装用料,提高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中心,推动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提高可再生资源物流管理水平再生利用

(六)完善电子商务与城乡配送体系

中心城区配套建设常德电商快递区域分拨中心、石门桥配送中心、斗姆湖配送中心等节点,提高网点密度,推广智能终端柜。

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科学布局配送网点,根据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与配送业务规模,规划建设县级配送中心、乡镇(街道)配送站、村级(社区)配送网点。县城区建设县级配送中心,内含实体商贸配送仓库(每10亿配送额配建约1万平方米仓库)、电商与快递仓库(每万件/天配建约500平方米仓库);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布局1个不低于2000平方米配送站;村级(社区)网点每个不低于100平方米。

网络建设提倡邮政、供销、商务、交通、快递、盐业、电子商务等“多网融合、一点多能”,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的主骨架。提高末端网点覆盖率,到2025年实现城区配送网点95%以上覆盖、村级配送网点覆盖率80%以上。城区主要发展物流智能终端柜,乡村重点解决“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配送。鼓励物流配送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提高农村物流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支持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模式创新。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县域物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平衡“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深入推动邮政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合作,发展电商小包等新型邮政业务。

拓展农产品商贸物流渠道。依托稻米、肉类等大型仓储加工企业,形成仓储式加工交易中心。以水果、蔬菜、水产品等重点农产品种植与养殖基地为依托,建设产地型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支撑柑橘罐头、乳猪、牧草等特色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际物流。在国内外目标销区利用云仓,建设或租用冷链与仓储配送资源,支撑产品外销。

大力建设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设施。在优质果蔬、水产品主产区、肉禽生产基地,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的标准化冷链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开展“产地预冷”工程。增加冷藏运输车辆,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在城市配送中推广应用多温层冷藏车等设施设备。

推广利用先进冷链与追溯技术。推广先进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全程温控等相关技术,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链。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重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构建农产品、食品、农业生产资料等物资供应链追溯服务体系。

(七)强化供应链物流创新与应用

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原料采购、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及时配送等服务,建设与制造业企业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制造业提供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等集成服务。

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公共仓储配送中心,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鼓励园区生产制造企业专注核心制造业务,剥离外包仓储物流、物料配送等非核心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

提高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选择3-5家企业开展试点,支持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

(八)提升物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优化物流业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激发物流运营主体活力。贯彻落实降税清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规范铁路两端短驳服务收费行为,降低短驳成本。优化公路超限许可,规范收费行为。降低货运车辆通行费用。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推进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和道路普通货运车辆异地检验检测。规范市场自主定价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推动港口企业调减港口作业包干费收费标准。

加强物流枢纽、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国际物流、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交通业等有机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打通信息互联渠道,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提高物流整体营运效率和效益。

推进行业整合。在航空物流、铁路物流、水运物流各培育1家龙头企业;推动成立公路专线运输企业联盟,在公路运输、危化品运输领域各培育1—2家平台型物流企业;在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领域各培育或引进1家平台型物流企业;推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和邮政、EMS等物流体系融合发展,在县域开展多网融合试点。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级领导任组长,发改、工信、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统计、供销、邮政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推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对物流业重大政策、企业发展、物流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的指导和协调。

(二)强化产业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对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和公益性质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探索市县协同的规划建设保障机制。对物流车辆市区通行实施分类管理,加大对新能源物流车、冷链配送车、标准化城市配送车和终端配送车的便利通行和停靠接卸支持力度。制定完善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大型物流企业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支持重点企业重要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物流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大物流设施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开展物流信用评级,协调金融机构提高物流诚信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债、上市、挂牌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四)支持物流业创新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开展行业示范,推行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共同配送等组织方式。支持企业加快研发创新和物流技术改造升级。推动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推广云物流服务。积极培育智慧物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新业态。

(五)改善行业监管

加强物流安全监管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效落实物流全过程安全管理责任。督促物流企业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和执行物流全过程货物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危险品物流全过程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系统。试点“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企业”的监管方式创新。

(六)夯实基础工作

加强物流统计工作,对接国家社会物流统计制度。重视物流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完善在职人员培训体系,提高物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组织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物流市场,推动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深化物流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承担事务性管理服务。积极开展物流企业评级。加强物流企业诚信管理。

附表1:常德市主要物流节点表

附表2:常德市国际物流通道衔接路径表

附图1:常德市主要物流节点布局图

附图2:常德市中心城区物流节点布局图

附图3:常德市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布局图

附图4:常德市主要物流通道示意图

附表1:常德市主要物流节点表

编号

名称

建设内容

主要发展目标

建设年限

地点

一、物流园区

1

常德区域枢纽物流园区

发挥德山物流园省级示范园区作用,升级宜达物流、万路达物流,新建常德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德山港区铁路专用线及货场、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智慧公路港、电商物流区、供应链创新与金融中心等。

物流量5000万吨/年

2018-2025

常德

经开区

2

江南商贸物流园区

依托桥南市场、隆腾物流园、广德医药、湘西北五金机电市场等,建设展示交易区、智能仓储区、商务办公区、配套服务区等。

分拨与配送额

300亿元/年

2018-2025

鼎城区

3

高新商贸物流园区

在常德高新区规划建设O2O展示交易区、流通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和商务服务等。

分拨与配送额

200亿元/年

2019-2025

鼎城区

4

陬市物流产业园区

提升华星物流、天添物流、千吨级码头等服务能力,建设城乡配送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功能区。

物流量500万吨/年

2019-2025

桃源县

5

桃花源空港物流园区

建设航空口岸、跨境电商O2O示范区、保税物流区、空港配载区、空港冷链物流区、物流加工区、快递区域分拨区等。

物流量35万吨/年

2019-2025

鼎城区

6

津澧商贸物流园区

依托三湘和达物流中心、湘西北物流中心等,完善保税仓、农产品展示交易区、流通加工区、仓储区和配套服务区等。

物流量300万吨/年

2018-2025

津市市

7

津市港区物流园区

津市港区、集装箱作业区、多式联运区和仓储区等。

物流量200万吨/年

2018-2021

津市市

8

石门铁路物流园区

扩建升级石门县火车站,建设工矿产品的仓储区、流通加工区与转运区等。

物流量400万吨/年

2019-2025

石门县

二、物流中心

1

常德市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建设农产品与花卉交易区、仓储加工区、有机农业示范园和配套服务区。

分拨与配送额

80亿元/年

2019-2022

武陵区

2

常德市钢材商贸物流中心

建设产品展示交易区、仓储作业区、流通加工区、货运配载区、配套服务区。

分拨与配送额

20亿/年

2019-2021

武陵区

3

常德市建材商贸物流中心

建设产品展示交易区、仓储作业区、流通加工区、货运配载区、配套服务区。

分拨与配送额

50亿/年

2019-2021

武陵区

4

西城新区物流中心

建设汽车交易市场、配件交易区、仓储区、配套商务区。

分拨与配送额

15亿/年

2017-2020

武陵区

5

常德火车站物流中心

依托常德火车站,建设集装箱作业区、仓储区、流通加工区等。

物流量200万吨/年

2019-2022

武陵区

6

常德智慧医药物流中心

建设医药物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科研质检中心、医药研发中心、中药饮片厂等及相关配套设施。

分拨与配送额

10亿/年

2019-2022

武陵区

7

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

建设保税仓储区、保税加工区等。

2019-2022

常德

经开区

8

常德综合保税区

建设口岸作业区、保税仓储区、保税加工区、跨境电商展示交易区等。

2020-2025

常德

高新区

9

常德电商快递区域分拨中心

建设标准化仓库、分拨区、货运配载区、配套办公区等。

配送量2000万件/年

2019-2020

武陵区

10

临澧油茶交易物流中心

建设交易区、仓储配送区、流通加工区等。

配送额1亿元/年

2019-2020

临澧县

11

澧县粮食物流中心

扩大洞庭春米业辐射范围,完善提升交易区、仓储配送区、流通加工区等。

配送额5亿元/年

2019-2020

澧县

12

桃源富硒农产品物流中心

围绕富硒产品产业链,配套建设仓储、建设配送、流通加工、展示交易等功能区。

配送额2亿元/年

2019-2022

桃源县

13

石门农产品物流中心

围绕柑橘、高山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产业链、建设冷藏仓储区和交易区等。

配送额1.5亿元/年

2019-2020

石门县

14

安乡水陆联运物流中心

建设多式联运区(千吨级泊位码头)、智能仓储基地、综合配送中心、商贸交易区及配套服务区。

物流量250万吨/年

2017-2022

安乡县

15

安乡农产品物流中心

建设货运和配送中心、冷链仓储中心、水产品交易中心、停车场等。

配送额3亿元/年

2019-2022

安乡县

16

临澧铁路货运物流中心

扩建改造福达物流中心,建设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区、综合仓储区、配套办公区等功能区。

物流量500万吨/年

2019-2020

临澧县

17

澧县铁路物流中心

改扩建象道物流、澧县火车站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散货棚库、多式联运区、办公楼等。

物流量300万吨/年

2019-2020

澧县

18

汉寿农产品物流中心

建设水产品、农产品的展示交易区、冷链仓储和加工区。

配送额5亿元/年

2019-2020

汉寿县

19

西洞庭物流中心

建设公共仓储平台、运输甩挂服务区、水产品交易中心等。

物流量250万吨/年

2019-2020

西洞庭

管理区

三、配送中心

1

城中配送中心

建设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等,服务于周边商业网点。

配送量50万吨/年

2019-2020

武陵区

2

城东配送中心

建设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等,服务于周边商业网点。

配送量50万吨/年

2019-2020

武陵区

3

常德大道配送中心

建设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等,服务于周边商业网点。

配送量50万吨/年

2019-2020

武陵区

4

桥南配送中心

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等,服务于周边商业网点。

配送量50万吨/年

2019-2020

鼎城区

5

江南配送中心

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等,服务于周边商业网点。

配送量50万吨/年

2019-2020

鼎城区

6

斗姆湖配送中心

建设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等,服务于周边商业网点。

配送量50万吨/年

2019-2020

鼎城区

7

石门桥配送中心

建设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等,服务于周边商业网点。

配送量50万吨/年

2019-2020

常德经开区

8

柳叶湖综合配送中心

建设农特产品、纪含品等旅游商品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快递等功能区。

2019-2020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9

西湖综合配送中心

建设农特产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快递等功能区。

——

2019-2020

西湖管理区

10

桃花源综合配送中心

建设农特产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快递等功能区。

——

2019-2020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

11-21

生产服务型物流配送中心

11个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标准化仓库、货运配载区、配套服务区等。

与产业园区相配套

2019-2020

——

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1

县级配送中心

每1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配建1万平方米配送仓库,每1万件/天配建500平方米快递分拣仓。

——

2019-2025

全市域

2

乡镇(街道)配送站

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布局1个不低于2000平方米配送站。

——

2019-2025

全市域

3

村级(社区)网点

每个网点不低于100平方米。

——

2019-2025

全市域

注:物流量=货运量+仓储量+配送量+流通加工量


附表2:常德市国际物流通道衔接路径表

通道名称

规划线路

出境口

海上丝绸之路

(东线)

Ø 石长线-长沙-转京广线-经株洲-转沪昆线-到上海港-连接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

Ø 常德港、桃源港、汉寿港-经沅水-到岳阳城陵矶-经长江-到上海港-连接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

Ø 澧县港、临澧港、津市港、安乡港、石门港-澧水-到岳阳城陵矶-经长江-到上海港-连接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

上海港

Ø 石长线-长沙-转京广线-株洲-转沪昆线-杭州-转杭甬线-宁波港-连接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

Ø 黔张常转常岳九线(规划建设中)-九江-转九线-到州-转沪昆线-经杭州-转杭甬线-到宁波港-连接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

宁波

海上丝绸之路

(南线)

Ø 石长线-长沙-转京广线-到广州/深圳盐田港-连接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

广州/深圳盐田港

中欧班列

( 北线)

Ø 石长线-长沙-转京广线-北京-转京包线-内蒙古乌兰察布-转集二线-二连浩特-蒙古国-俄罗斯-欧洲。

二连浩特

Ø 石长线-长沙-转京广线-北京-转京哈线-哈尔滨-转滨洲线-满洲里-连接俄罗斯-欧洲。

满洲里

中欧班列

(中线)

Ø 焦柳线-洛阳-转陇海线-兰州-转兰新线-转北疆铁路-霍尔果斯/阿拉山口-连接中亚-西亚-欧洲。

Ø 常德港、桃源港、汉寿港-经沅水-岳阳城陵矶-长江-重庆-转兰渝线-兰州-转兰新线-转北疆铁路-经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中亚-西亚-欧洲。

Ø 澧县港、临澧港、津市港、安乡港、石门港-经澧水-岳阳城陵矶-长江-重庆-转兰渝线-兰州-转兰新线-转北疆铁路-经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中亚-西亚-欧洲。

Ø 常德港、桃源港、汉寿港-淞虎航道-到松滋口-长江-重庆-转兰渝线-转北疆铁路-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中亚-西亚-欧洲。(规划建设中)

Ø 澧县港、临澧港、津市港、安乡港、石门港-淞虎航道-到松滋口-长江-重庆-转兰渝线-转北疆铁路-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中亚-西亚-欧洲。(规划建设中)

霍尔果斯/阿拉山口

关联阅读:《常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政策解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