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快报> 数据 >详情

2011年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118日在永川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区长 蒋又一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重庆市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永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永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健康快速的良好势头,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过去五年,是永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沉着应对,科学谋划,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24亿元跃上了300亿级台阶,增长1.4倍。人均GDP2005年的1535美元增长到4763美元,增长2.1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0美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4.1亿元增长到40.27亿元,增长9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1倍。

(二)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转变

过去五年,是永川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五年。我们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644.240.2调整为9.35634.7。我们强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以三个工业园为主战场,推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工业园区实现产值208亿元,比2005年增长40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0亿元,比2005年增长5.7倍。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由36.6%提高到62%。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我们成功引进台湾华科事业群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服务外包产业异军突起,国际数据通道正式开通,IT服务外包促进平台投入运营,数据灾备中心启动建设,西部声谷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被商务部命名为示范园区。

(三)五个永川建设成效显著,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过去五年,是五个永川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五年。我们把五个永川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认真落实区人大《关于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决议》和《关于建设森林城市的决议》,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共建共享幸福家园。城市新区加速拓展。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两环、六横、六纵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中心城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拓展到4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由30.9万人跃上50万人台阶,城镇化率由49.5%提高到58.4%。宜居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兴龙湖、凤凰湖、神女湖全面竣工,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建成了金科中央公园城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完成了270万平方米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启动了公租房、廉租房和棚户区建设,开展了重庆市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实施了城区五乱整治,推进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完成了城区道路白改黑,城区河道整治初见成效,新栽了一批大树好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和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畅通永川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主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建成了一环十射主骨架公路网络,镇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开工建设,率先启动了三环高速公路永川段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形成。森林永川全面升级。实施了城市森林、通道林荫、绿色乡村、水系林带和速丰林等五大工程,五年累计植树造林42.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6.3%提高到37%。健康永川加快推进。城市15分钟健康圈、农村30分钟健康圈初步形成,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5.2%,主要健康指标全市领先。社会保持平安稳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切实加强,科技兴安成效明显,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十五时期分别下降37%40%。启动了交巡合一,实现了校园警务全覆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三进三同大下访结穷亲活动,投入3.2亿元解决各类信访问题1.4万余件,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渝西开放高地快速崛起

过去五年,是永川大开放的五年。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五年累计利用内资280亿元,利用外资4.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6倍、60倍和6倍。2010年,引进项目183个,合同引资突破500亿元大关,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60亿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强城市

(五)统筹城乡力度加大,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五年,我们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业规模化、基地化建设,财政对三农投入达13.88亿元,年均增长2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产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机收面积突破30万亩,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9%。深入推进农民万元增收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黄瓜山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安标准茶园成为全市首个部级标准茶园。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农民新村示范点126个、巴渝新居2913户,改造农村危旧房7426户。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孙家口水库和城区第二水厂,镇级水厂改造顺利推进,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整治,40多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确权颁证。积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37%。

(六)城乡消费持续增强,商贸旅游业快速发展

过去五年,是永川商贸业加速发展、旅游高地加快建设的五年。我们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商圈、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商贸网络体系。渝西广场商圈和人民广场商圈销售额突破50亿元。银兆电子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建成投用,永川商贸城被确定为全市百亿市场,沃尔玛、肯德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永川,重点市场交易额达到200亿元。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社零总额、商品销售总额等主要指标渝西领先,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形成。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茶山竹海景区建设取得实效,黄瓜山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江鸿等3个五星级酒店投入营运,成为全市十大旅游区县。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过去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切实加大了财政对社会事业和民生的投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0%以上。十五件民生大事全面推进,幸福永川建设步伐加快。

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了创业担保基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开展了充分就业社区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工作,发展微型企业368户,新增城镇就业6.25万人,帮助4.5万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8%

渝西教育高地加快建设。切实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全面实现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荣获全市两基工作成就奖。加大中小学新改扩建和危房改造力度,建成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特色学校。探索了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模式,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三届中小学校特色发展论坛。大力实施了农村小学生饮奶计划和爱心午餐工程,全面开展了留守儿童百千万牵手行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了城校互动的全国职业教育第四种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中职教育,首届中国(重庆)职业教育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论坛圆满召开并永久落户永川。

渝西医疗卫生高地初步建成。率先开展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药价下降了28.5%。探索了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被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

文化体育事业长足进步。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成投用,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全面实现了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重庆市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东亚女足四强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推出了《神秘永川》、《风雨女人路》等一系列文化精品,成功创建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书法之乡。参加市三运会成绩优异,列远郊区县第一名。成为亚洲足球展望城市和中国女子足球训练基地。

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0%以上。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低保实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发放低保金1.85亿元,惠及18.7万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3698万元,惠及26.7万人次。加大了敬老院建设,集中供养率达到53.9%。投入4250万元帮助3341户灾民实施倒房重建。为贫困群众免费发放了电视机6000台。完善了城乡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制度,建立了节假日送温暖长效机制,投入3000余万元,在春节、国庆节等六个节假日慰问困难群众7.7万人。建立了物价补贴机制,向11万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学生发放物价补贴,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国防动员能力明显增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连续四届被评为市级双拥模范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审计、统计、物价、民防、消防、档案、修志、保密、气象、地勘、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过去五年,是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政府执行力不断增强的五年。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实现规范化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实现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改革永川模式成为全国经验。政府投融资项目监管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高。全面完成五五普法。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三项治理活动,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监督。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永川经济大提速、形象大提升、民生大改善的一年,全面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40.27亿元,增长8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0亿元,增长4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2.1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80元,增长15%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符合永川实际、体现加快率先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必须善于抢抓机遇,勇于率先发展。过去五年,国内外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加快率先作为发展的主题,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给我们确立的三大定位所带来的机遇,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发3号文件精神,果断推出一系列适应性措施,推动永川经济逆势而上,极大地提升了永川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是必须突出民生导向,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推进。我们以五个永川为载体,全力实施了十五件民生大事,激活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民生得到切实改善。实践证明,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就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是必须坚持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永川要发展,必须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只有大开放,才有永川的大发展。五年来,我们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切实加大开放力度,成功引进了一大批项目和资金,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开放是城市的姿态,也是文明的气度,更是永川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增强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先行先试、敢破善立,才能实现加快率先发展。五年来,我们着力整合投融资平台,努力破解资金瓶颈;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模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建农村社区管理“2+3+N”模式,积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坚持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构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供应体系。一系列改革创新的举措为永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动力。

五是必须注重人文塑造,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三项活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证明,只有以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引领,才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进步和变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委的科学谋划和统筹指挥,凝聚着全区百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区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向驻永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以及所有区内外、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一五时期,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工业支柱还没有真正形成;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脆弱,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城乡统筹任重道远;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欠账较多,财政保障任务繁重;对外开放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工作作风有待加强。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弥补不足,牢记科学发展使命,树立和谐社会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有效地破解发展难题,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工作任务

十二五是永川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决战的五年。综观国内外形势,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渝经济带的加速发展,重庆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为永川加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永川大发展的气势已经形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满怀信心,大有可为!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333”总体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提速建设双百大城市、提速建设千亿工业园、提速建设渝西开放高地、提速建设五个永川、提速办好民生实事,让全区人民共建共享幸福永川。

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双百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8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

——建成渝西开放型经济高地。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内外开放格局。累计利用国内外资金1000亿元。

——“五个永川加快建设。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城市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升级,森林覆盖率超过45%,健康保障水平、市民健康素质位居重庆前列,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总体翻一番,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21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十五件民生大事全面完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就业持续增加,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户籍、住房、土地、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标志是: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成为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工商城市;基本形成现代大城市格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成为生态宜居城市;基本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事业体系,成为极具人文魅力的文明城市;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公共政府构架,成为开明开放、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法治城市。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五大原则:

一是在发展模式上,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逐步缩小贫富、城乡差距,形成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在发展动力上,由依靠投资带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力拉动转变,形成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三是在结构调整上,引进培育高科技、环保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四是在产业布局上,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形成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在城市建设上,由注重硬件建设向软硬件并重转变,形成规模与内涵共同提升的新格局。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大好形势,又要看到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始终把发展作为主旋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

今年,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量调结构,着力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形成支柱产业,做强二产业,做优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构建工业经济新优势。实现大投入、大产出,成规模、出产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以三大工业园为主战场,加快园区路网、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园区规模,建成22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全力培育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以PCB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再生资源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业集群、以中轻型铸锻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竹浆纤维为主的轻纺产业集群。全力把华科事业群、新格再生铝、理文造纸等打造成为百亿级企业。大力支持跃进、红江等企业科技创新、技改扩能,盘活存量。全力推进紫光化工等企业环保搬迁。实施小巨人工程,发挥担保、小额贷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切实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大引进力度,建好服务外包基地,加快西部声谷建设步伐。大力引进、培育金融保险、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二)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双百大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既是发展的载体,也是发展的动力。坚持城区发展与村镇建设并举,新区拓展与旧城改造同步,以更高起点、更大气魄、更快节奏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让城市更加和谐、更加唯美、更加优雅、更加令人向往。

高起点、快速度拓展城区。完成双百大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兴龙湖中央商务区及服务外包片区、神女湖职教旅游区、凤凰湖片区、黄瓜山永师路休闲旅游片区、南大街商贸物流片区开发,拓展新区5平方公里。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永川古城、产业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城区第三水厂。全面推进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永川段、三环高速公路永川段、永川港区、城区公铁客运枢纽站等关键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

强力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补件的理念,以文化街区带动背街小巷改观,加快实施管网下地、路面硬化、立面整治、绿化梳理、空间疏导。强力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城区河道整治,将原市委党校永川校区改造成市民公园。启动南大街片区改造,开工建设探花公园。建成箕山路,打通科园路,改造商贸城滨河路,启动内环路西南段建设。

全面实施美化工程。提升绿化档次,新栽一批大树、好树,实施城周森林屏障工程,新增城市景观林15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7平方米。建成望城公园、望贤公园、观音山公园和北山公园、桃花山公园,启动建设灵猴广场,新建一批城市雕塑。全面完成背街小巷路灯改造,切实抓好城市灯饰工程,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

精细化管理城市。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重庆市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完善城区道路标识标牌和垃圾收运系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城区五乱整治长效机制,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在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加大三农投入,财政对三农支出增长20%以上,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以农民万元增收计划为抓手,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产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力争出栏生猪100万头。按照集中连片、科技带动的思路,推行标准、技术、管理、服务四统一,在五间、金龙等镇街实施标准化大棚建设,打造3万亩蔬菜基地,在大安、胜利路等镇街打造万亩都市休闲农业基地,在朱沱、松溉等镇打造万亩龙眼基地,在永荣、大安等镇街打造万亩茶叶基地,大力发展商品鱼和蚕桑循环经济,抓好黄瓜山梨高换和优质早熟梨栽植。在产业发展中,切实做到一个产业、一个品牌、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龙头企业、一支科技扶持队伍,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切实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金鼎寺水库,推进损毁水利设施修复,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切实增强蓄水抗旱能力。着力抓好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完成镇级水厂改造,大力发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全面完成剩余的19万农村群众人饮工程改造,让全区人民都喝上安全水

实施场镇建设提质工程。按照五个一六个有要求加大建设力度,今年每个镇至少新建一个项目。全面完成场镇主干道白改黑,加大场镇绿化力度,建设场镇文化街区,抓好场镇管理,大力整治脏乱差,努力打造文明场镇。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造潼泸路,建成沙松路,完成干道大修30公里,硬(油)化农村公路160公里,改造提升村级公路200公里,安装农村道路防撞护栏100公里,整治村社道路1000公里,全面实现农村客运村村通。加大农民新村建设力度,建成巴渝新居167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2260户,加大人行便道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抓好农村森林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速丰林、长江森林、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庭院绿化工程,新增造林7万亩,建立苗圃基地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

(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打造渝西商贸物流高地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完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体系,优化提升渝西广场、人民广场商圈,培育永川商贸城等市场集群,强力推进港桥等物流园区建设。调整优化商贸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开展家电汽摩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高度重视保障供应稳定物价工作,完成城区菜市场整治,积极推动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建设一批产地型农贸市场,着力解决农村流通融通问题。

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升茶山竹海景区品质,抓好景点建设,建成金盆湖度假酒店,努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大黄瓜山乡村旅游区开发力度,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建成黄瓜山卫星湖旅游公路,形成城区黄瓜山卫星湖重野旅游环线,实施蓝莓园、梨博园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重野奇乐世界。有序推进松溉古镇保护与开发。办好赏花节、茶山竹海登山节等节会活动。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是永川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开放,才能大发展。今年是区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提升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首要环节来抓,瞄准大企业,围绕产业定位,开展针对性招商和重点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13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精心策划招商活动,优化驻外招商机构。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力度,形成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永川打造成为西部最佳投资洼地。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抓民生改善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用于民生的支出不低于一般预算支出的55%。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十五件民生大事,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切实增强全区人民的幸福感。

实施就业提质工程。通过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扩大就业面。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自主创业,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200户,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造创业型城市。健全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培训城乡劳动力2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加强劳动力择业观教育,认真贯彻劳动法律法规,改善劳动条件,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推进中小学优化布局,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加快永川中学新校区和新区小学建设,加快永十二中、朱沱南华宫小学迁建。支持文理学院附中创建市级重点中学。完成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创建任务。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幼儿园建设,确保每个镇街有一所标准化幼儿园(班)。继续实施免费中职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关爱好留守儿童。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整合职教资源,迁扩建职教中心。加快推进水电学院、机电校迁建。加强校企合作,提升职教品牌。

加快推进安居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33万平方米公租房,保证在建的22万平方米公租房建成投用,阳光公正地搞好申请审核、摇号配租。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完成9.26万平方米国有煤矿棚户区和2.6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切实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村一级实时结算。提高养老、医疗、低保等待遇水平,逐步提高村居干部误工补贴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补助与物价波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五类群体的临时救助。建成儿童福利院、流浪儿童救助中心,新建一批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室,满足群众多元的养老需求。

推进文体事业大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新区体育馆,加快建设博物馆、锦云书院,建成一批健身广场、篮球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切实抓好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继续抓好城乡文化互动“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及五送活动,举办区第二届运动会,承办好四国女足邀请赛、市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机拍摄电视剧《东方梵高陈子庄》,推出更多文化精品。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启动村级卫生基本药物零差价,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价格合理。加快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启动建设区精神卫生中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三甲中医院建设,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强化医德医风和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疫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重点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能力。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年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警务改革,建立数字化应急指挥防控体系,提高治安管理法制化、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成救灾物资和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仓库,建成港桥新城消防站,创建重庆市多灾种应急联动预警体系示范区。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启动建设民兵训练基地,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科普水平,努力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