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南山矿:百年矿山仍风华正茂

中国工业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李先发

 

  大自然的神奇给这方土地赋存了巨大的铁矿石资源,历经百余年的开采,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矿业开发,马钢南山矿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从当初手拉肩扛的简单人工生产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自动化、重型机械化的采选联合作业,堪称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采场变迁的角度看,几代矿工经过艰辛开掘,硬是把凹山从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山峰变成了一座海拔负200余米的“天池”,可谓共和国矿业开发史的一个写照。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通过矿业开发,由矿而钢,支撑了马钢的崛起,使马钢快速发展成为共和国一个重要钢铁生产基地,进而因钢兴城,带动了马鞍山市的蓬勃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建设大军汇集这里。建设者们天作被,地作床,栉风沐雨,奋发图强,用铁锤、钢钎、丁字镐、五齿耙、铁簸箕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打下了矿山生产的坚实根基,也铺就了共和国钢铁工业最初的背景和底色,并逐步将南山矿建设成为集采、运、选于一体的露天铁矿,跻身全国八大冶金矿山之列,号称华东第一矿。

  风雨兼程六十五载,南山人依托马钢,开发矿业,生产经营迭创新高,建设了强大的物质文明。伴随着马钢的发展壮大,南山矿由最初的年采铁矿石5000吨、后来的500万吨直至现在的1200万吨规模。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实现凹山采、选500万吨配套扩建,马鞍山市委先后两次举全市之力进行凹山采场大会战,奠定了南山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乘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强劲东风,南山矿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一系列改扩建,南山矿逐步形成了年处理矿石500万吨、600万吨的综合能力,凹山采场一直保持了产量稳定,在国家对采场考核的八项指标中,凹山采场有六项达到国家一级,两项达到国家特级。

  迈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于凹山采场濒临资源枯竭之际,迅速建成了高村铁矿一期、二期工程和和尚桥采选系统,“头顶库”项目、碎矿前移项目、高村450万吨/年围岩综合利用项目,并着手开展了地质环境治理,创新应用超细碎工艺、半连续工艺、淘洗工艺,形成了千万吨级矿石和270万吨铁精矿的生产体系,标志着南山人千万吨级大矿的梦想成真,并探索出“自营+外委”这一全新建矿模式,为马钢资源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

  60余年来,南山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共完成采剥总量73199.84万吨,生产铁矿石31658.9万吨,铁精矿10111.73万吨,为马钢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南山人依托马钢,开发矿业,以文化弘扬正气,建设了独特的南山精神文化。南山矿不仅发展成为马钢优质铁精矿生产基地,几代南山人总结提炼出了“爱矿敬业,开拓奉献”的南山精神,谱写了矿歌《矿山工人之歌》,制定了《南山职工文明守则》,持续深化“南山最可爱的人”和“寻找最美南山人”的主题宣传,不断孕育精神能量,培育了广大干部职工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家园意识,建设了富有矿山特色的南山精神文化,培养出了全国劳模、技能大师卜维平和献血救人、助人为乐的一个个群体,“马鞍山好人”韩呈兵、周军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南山人依托马钢,开发矿业,绿化矿山回馈自然,正在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

  有着南山之肺称谓的石山公园,曾是山石嶙峋的荒山,南山人把绿化祖国的号召落实到行动上,开发出了这片不毛之地的绿色生机,如今已成为松涛阵阵、鸟语花香的休闲胜地。酸水污染,曾经是南山人的心头之痛。为了这方碧水蓝天,南山人矢志不渝,攻关、攻关再攻关,终于将这一难题踩在了脚下。现在的酸水库区,被中和处理过的酸水静卧成一池碧水。

  进入新世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南山矿将生态保护举措纳入新矿山开发建设的总体方案,把生态、和谐、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从“采、运、选、尾”生产工艺进行全过程抑尘,对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制定生产用水平衡系统,通过场内小循环、系统大循环实现矿内生产循环用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按照绿色生产、综合利用原则,高村采场建立了半连续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了产线高效清洁环保,而高村450万吨/年围岩综合利用项目的竣工则树起了建设绿色矿山、固体废物利用的新标杆。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