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机遇,解耦工业互联,微软智能云发力“智能制造”

  12月5日,微软公司联合中国美国商会举办“中国机遇,创新价值:智能制造论坛”,邀请在审计、税务、财务交易和咨询领域全球领先的安永,以及威猛、ABB等全球知名制造业企业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创造和把握中国机遇,推动智能制造深化发展的话题,并介绍了一系列先进解决方案及最佳实践。微软与安永宣布,双方基于微软智能云打造的智能工厂和供应链解决方案,现已正式在中国提供服务,将以全球水准的方案,助力更多海内外制造业企业共同赢得智能制造的中国机遇。微软与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合作完成的《解耦工业互联,赋能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围绕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能与机遇、工业互联网发展在技术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提出了以解耦工业互联、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丰富场景中的应用实践为核心的全新方法论。


  微软公司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作基

  微软公司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作基表示:“从全球到中国,数字化转型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在促使每一家公司都成为软件公司。作为全球覆盖最广、成长最快,也是首个在中国市场合法合规商业运营的云服务,微软智能云提供了全球一致的技术架构、立足本土的服务研发、全球信赖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但确保技术和文化的开放、包容,并且拥有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作为后盾。既放眼全球又立足中国的独到优势,让微软能够真正帮助制造业企业,发现和赢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中国机遇。”

  解耦工业互联,融入人工智能,开启智能制造的中国机遇
  从中国到全球,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过去的每一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也都是最积极拥抱创新技术的先行者。今天,面对由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所引领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业再次成为最积极探索和实践技术落地应用的先锋行业。
  围绕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的话题,微软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合作完成并发布了《解耦工业互联,赋能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白皮书中阐述的主要发现和观点包括:
  - 工业互联网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开启新机遇。工业互联网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创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加快以数据驱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化协同,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中国连续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行动指南,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加码之下,中国制造业正在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机遇。
  - 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得益于积极向好的政策环境和业界的共同努力,由工业互联网推动的智能制造创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围绕工业企业设备/产品管理、业务与运营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等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创新已经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创造新价值等领域,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利用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蒂森克虏伯为2万多名技术工人提供了混合现实的远程技术支持,将电梯维修效率提升了四倍[ 《解耦工业互联,赋能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微软,2019年]。
  - 工业互联网现状: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技术选型、人员技能到业务运营模式的全面革新,因此对于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仍面临着很多顾虑和困难。其中,意愿不足、基础不强、资金不够、路径不明,是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自上而下拥抱创新、转型的决心和意愿。
  - 解决之道:解耦工业互联,以模块化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全球制造企业同样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但不同市场、不同规模的企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他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刀切地照搬别人的经验。解耦工业互联,就是要将一个庞大复杂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化整为零,转变为不同的功能模块、解决方案,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要,按需部署,以丰俭由人的方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 推进人工智能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加速工业互联网创新的落地应用。人工智能将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埃森哲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全球制造业带来高达3.7万亿美元的增长。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需要通过解耦业务场景、获取和处理数据、构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模型、重塑业务场景等四个步骤,来实现企业业务需求和技术能力的相互结合——在这个进程中,制造业企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及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将发挥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为了帮助制造业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助力企业驾驭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混合现实等技术,让技术融入业务场景,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微软与来自海内外的合作伙伴携手,以微软智能云平台及服务为基础,共同打造出了一系列技术领先、应用广泛、安全可靠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微软携手合作伙伴,五大场景助推“中国机遇”
  针对现阶段制造业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共性需求,微软与合作伙伴一起,针对设备/产品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五大典型应用应用场景,推出了一系列技术成熟、路径清晰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
  - 设备/产品管理:设备/产品管理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范围最广的场景。人工智能对联网设备运行信息的高级分析,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解、管理、诊断和维护,将为企业带来更科学和更高效的决策。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状态监测与报警、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产品即服务等。借助微软智能云上的Azure IoT套件,协和新能源搭建起了“Power+”新能源设备管理平台,其预防性维护将能源设备的可利用率提高了1%~5%[《解耦工业互联,赋能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微软,2019年],并大幅度降低了检修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 质量管理:工业企业传统的质量保证体系通常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测试与校准,常用的抽检方式无法覆盖所有产品,同时对人员经验的依赖性较高,容易造成漏检、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智能追踪等技术,在采购、制造、质检三个环节中,控制和优化生产过程、改进质量检测方法,从而确保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心鉴智控借助Azure云服务和边缘计算框架,将视觉检测算法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基于AI视觉的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对瓶盖、胶囊、药片质量的检测精度可达99.99%2。
  - 能源管理:人工智能帮助制造业企业从设备节能降耗、能源精益管理两方面实现合理用能:通过对能源可视化管理和监控分析,有效减少设备故障、空载、轻载等异常情况发生并及时发现能耗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基于能源数据建模、仿真分析,找到节能空间并形成相应的优化方案,提高能耗预测的准确性,将企业能源计划和节能降耗目标分解到位,实现能源精益化管理。青岛萨纳斯智能科技开发的“Asset”系统利用微软智能云及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将软硬件产品与数据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了自动化调整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准确性达到100%2,最大化节省了用能费用,提高了用能效率。
  - 安全管理: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发严格,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基于机器视觉的身份认证、行为识别,对设备实施系统性安全监控与科学性的故障预测,以及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烟雾探测、气体分析等技术,能够从员工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三个方面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上海鸢安开发的工业视频图像智能实时分析平台采用Azure的物联网框架,支持边缘+云端的分级部署,以深度学习视频分析算法,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监测方案。
  - 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企业内部系统和数据的集成、企业间数据的交互,以及产业链中的自我优化。联想BT/IT战略转型部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的机器学习功能构建起了需求预测模型,其在北美市场的预测结果,已经超过了外部预测报告和专家判断。广州云领科技开发的订单综合调度模型,将组成要素标签化、将生产作业环节抽象成数据模型,以智慧仓储方案实现了对订单销量的准确预测,有效缓解了仓储波峰对生产的冲击。上海不工软件、上海以朴信息等微软合作伙伴针对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产销不协同、各部门不协同、供产不协同等问题,借助微软智能云和人工智能,开发了全套企业级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计划、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库存压力,实现生产管理智能化、标准化。

  联手安永、ABB、霍尼韦尔,罗克韦尔自动化,将国际成熟方案引入中国
  微软与安永共同打造了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的安永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了Azure IoT Edge等一系列云端及智能边缘服务,能够对大量物联网数据进行自动化收集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一目了然的管理洞察,实时地提供企业级的监测和报告;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流程优化,最大幅度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智能决策辅助建议。

  安永合伙人、亚太地区及大中华区供应链与运营(SC&O)业务负责人Rodrigo Cambiaghi与微软公司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作基合影
  工业技术行业的领先企业ABB正在利用微软Azure云服务和物联网技术打造全球最大的工业物联网平台之一ABB Ability平台。通过工厂中的摄像头对每一个工件进行视觉比对,机器人可以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矫正。这套解决方案的应用,让ABB的生产效率提高多达三倍,并且能够处理超过8000种不同的产品工件。
  作为全球500强的高技术企业,霍尼韦尔(Honeywell)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工程师不仅能够迅速配置数据处理环境,实时处理成千上万的事件,还能将这些数据流与配置的最佳运行条件模型进行比较,最大程度减少设备故障等。
  为了提供给客户实时的业务洞察能力,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系统和信息解决方案的罗克韦尔自动化(Rockwell Automation)将Windows 10物联网企业操作系统与现有的制造设备和软件相结合,并将本地部署的基础架构连接到Microsoft Azure IoT套件上,从而轻松连接客户的IT环境,提供实时洞察、预测性分析和预测性维护。

  融合AI的微软智能云,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搭建基石

  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威猛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区主席华刚林(Colm Rafferty)
  作为首个在中国市场实现合法合规商业运营的国际公有云服务,Microsoft Azure及Office 365云办公服务,已经服务中国市场超过5年。随着今年5月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Dynamics 365正式在华商用,微软智能云“三架马车”全部落地中国,以三云合一的合力优势,为中国及海外用户提供了无缝衔接的云端智能平台,为各行业客户打造坚实基石。
  作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全球公有云服务,Microsoft Azure拥有包括中国北京上海在内的全球54个区域,确保全球一致化的架构,由世纪互联在中国运营的Azure与海外市场的Microsoft Azure采用相同的平台和技术架构,可以在充分满足中国对于数据信息不离境的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平台和应用的无缝衔接,实现“一次开发,全球部署”。与此同时,植根中国的本土研发和服务团队,又能为用户提供最适合本土市场的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海外企业可以将其在全球部署的系统和应用快速迁移到由世纪互联运营的中国版Azure上,以更少的IT投入、更短的准备周期、更灵活的云端部署,安全、合规地布局中国市场。微软在中国的业务涵盖了人工智能的研发、实践和商业应用,通过在人工智能领域近30年的研发经验,微软不断在声音、视觉和知识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让人工智能不断接近甚至媲美人类水平。此外,微软还具备创新工程能力,将人工智能与本土产业合作,扩大微软赋能垂直行业的范围。微软提供了全球信赖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微软智能云在全球获得了超过90项与安全、合规、隐私相关的法律认证和要求,并且能够满足最广泛的国际标准和合规认证的严苛要求,包括《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及知识产权相关的要求。此外,微软在华拥有超过17,000家云合作伙伴,可为跨国企业提供强大的本地化合作伙伴生态网络。
  面向智能家居、零售、医疗和快消等不同行业的现实需求和应用场景,微软智能云始终致力于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搭建最佳云平台,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检验和认可。在智能家居领域,科勒作为全球著名卫浴橱柜品牌,依托微软智能云Azure构建了Konnect智能家具服务平台,实现针对不同厨卫产品的数据采集,并让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直接了解厨卫设备的使用运行状况。在节奏快、强度高的零售领域,全球领先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个性化推荐体验,通过部署Azure Sphere确保门店设备能够实现安全的互联互通,并借由Azure区块链服务的支持跟踪咖啡流通轨迹,在中国,星巴克也在借助微软智能云实现自身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在医疗卫生领域,礼来中国作为该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先行者,运用微软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与微软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和疾病筛查领域的应用,通过自动化分析患者的医疗影像资料,实现疾病的及早发现。这一方案以微软认知工具包深度学习框架为基础,运行在微软智能云Azure上,显著提升了重大疾病筛查的准确度和效率,实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帮助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并降低了治疗成本。在竞争激烈的快消领域,全球五大消费品公司之一百威英博在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同样选择采用微软智能云Azure、Office 365和Dynamics 365搭建与全球架构相一致的云业务平台,实现了业务应用轻量化、快捷化和智能化。
  面对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和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微软将与更多全球领先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将更多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成功实践带到中国,助力中国与全球企业共同赢得智能制造的新机遇。
  关于微软
  微软(纳斯达克上市代码“MSFT”)致力于成就“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