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快报> 数据 >详情

南川区劳动力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也是当下中国一个非常明确的民生实事。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劳动者安居乐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新提法很多:“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密切相关,不同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就业效果。目前从宏观上看,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增就业带来的就业结构的变化,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结构的变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扩大就业是一个必然选择,而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实现劳动力资源在三次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了管理和服务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剩余劳动力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农村,集中了大量闲散劳动力。南川区拥有近70万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多,劳务输出多的农业区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南川区的富余劳动力较多。本文结合实际对南川区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就业制度及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作出系统的分析。

一、南川区劳动力就业的总体状况

2018年南川区适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0%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适龄劳动力的50%左右,适龄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常态,返乡劳动力逐年增加,但适龄劳动力占比逐年下降,城镇失业率近几年出现逐年增长情况,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劳动力就业压力虽有减缓但依然存在。

(一)人口与劳动力变动趋于稳定,劳动力资源丰富

1.南川区2010-2018年人口变动趋势

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地处渝黔、渝湘经济带交汇点,幅员260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0万人,耕地面积104.1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52亩。从2010年以来的人口变动趋势可以看出,南川区近年来人口总量趋于稳定,男女比例较均衡,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男性劳动力人口数量2010-2014年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峰值后呈逐年递减的态势,女性劳动力人口数量除2017年外均呈增加的态势。


图1:2010-2018年南川区人口结果图

2.南川区2010-2018年农村人员变动趋势

南川区2010-2018年农村从业人员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村人员外出务工数从2013年起趋于平稳,农业从业人员数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图2:南川区农村人员从业变动情况

据南川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0-2018年末,全区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外出就业的连续7年超过50%(如图),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解决就业问题,留在本地从事一产的人员多为年龄较大且专业技能较差的人员。


图3:农村人员外出务工占农村人员比例

(二)岗位提供与求职增长不平衡,久之压力增大

据南川区人社局提供调查数据显示:近3年来南川区新增就业人数46554人,就业岗位提供数44029个,通过区人社局招聘会进行求职的人数为21048人。


图4:南川区就业供求关系变化情况

新增就业人数在2016年出现峰值后,近2年已经趋于平稳,岗位需求数有所下降,但通过人社局求职人数逐年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的增加造成求职人数增加,新增就业岗位数因求职人数的增加而减少。

(三)南川区劳动力就业行业结构较为传统,新兴业态吸纳就业能力较难统计

为充分理解劳动者就业行业,我们分城镇和农村发放问卷共114份(以户为单位),其中城镇住户64户(月度劳动力6月调查户纯城镇点居民户),主要了解本户常住居民的就业情况,农村住户50户(住户调查纯农村点居民户),主要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行业分布情况。经统计,收回有效问卷114份,据城镇户64份问卷显示,调查人口160人,就业人数82人,占调查人口的51.25%;农村点50份问卷,调查人口173人,外出就业务工人员60人占调查人口的34.68%。

1.城镇劳动者就业行业:就业人数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建筑业、制造业、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和修理及其他行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其中建筑业就业人数最多,共计20人,占就业人口的24.39%。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有14人和13人就业,分别占调查人口的17.07%,15.85%。


图5:南川区2019年6月城镇住户区内就业行业分布图

2.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行业分布为:从事第二产业的32人,占外出人口的53.33%,其中:建筑业20人,占外出人口的33.33%;制造业9人,占外出人口的15%;采矿业3人占外出人口的5%;从事第三产业的28人,占外出人口的46.6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7人,占外出人口的11.67%;交通运输、仓储业邮政业3人,占外出人口的5%;住宿和餐饮业6人,占外出人口的1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人,占外出人口的18.33%;教育1人,占外出人口的1.67%。


图6:2019年6月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行业分布图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南川区劳动力就业的行业选择依旧较为传统,对新兴行业涉足较少。从就业行业结构来看,不同的产业结构对就业数量和就业人群的吸纳是不同的。南川区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无论是城镇劳动者还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依旧以传统的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为主,这些行业从业者占到了从业人员的82.39%,而传统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劳动力需求量较小、工资较低、学历要求低等。

随着手机、电脑技术的不断革新,近年来,新业态的不断出现、发展成为了时下80、90后劳动力就业的吸纳方式。美团、饿了么、滴滴、南川脸卡等平台的出现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些行业从业人员在南川区内出现专兼职混杂的情况,特别是网约车主有72.00%为兼职车主,利用下班或节假日时间从业。但是这些行业的就业情况难以掌握,无法准确判断其就业状况。

3.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技能水平依旧难以“供求平衡”

通过义务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的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业务技能水平,但南川区劳动力外出就业依然主要分布在工业、建筑、装修、搬运、餐饮等劳动附加值较低的行业。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不高制约着劳动力竞争力。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14年开始,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几年出现逐年增长情况。造成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与劳动力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更多,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口更多。从问卷调查来看,近10年,南川区实际失业情况变动并不明显。


图7:南川区城镇登记失业率

(三)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外出务工收入稳中有增

1.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南川区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到可支配收入的56%左右,是南川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里工资性收入占比则只有37%左右,,是南川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8:南川区居民收入情况

2.农村外出农民工收入情况稳中有增

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南川区60名外出农民工工资水平持续增长,平均日工资146.7元。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月平均工资在5000元及以上的有11人,占总数的18.3%;3000-5000元41人,占总数的68.3%;2000-3000元6人,占总数的10%;1500-2000元2人,占总数的3.3%。

二、南川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4050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4050人员就业难问题依旧突出。据问卷调查显示:南川区“4050”人员占求职人员比例为28.49%,而可以接纳“4050”人员的岗位仅占10%左右。据求职者反映:女性求职者达到45岁,男性达到50岁以后求职周期平均长达三个月以上,专业技术欠缺的求职者求职周期将更长。即使能够就业,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也不能保证。

(二)高技能人才数量供求失衡

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是南川区目前劳动力市场上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南川区劳动力就业选择集中在其他社会服务人员、电子元器件制造工、营业收银员、体力工人、其他行政办公人员、车工、清洁工等岗位,由于这些岗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对求职者职业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因而成为求职者应聘较多的岗位。技术要求较强的相关岗位普遍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如嘉蓝悦霖农业开发公司的农业种植技术员、生产管理员、冷链技术主管、招商专员岗位,博露电器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康世德源科技公司的综合管理部长,先隆电力设备公司的设备工程师、推销人员岗位,这些岗位普遍存在相关求职者没有相应技能或不满意企业提供的待遇等现象,从而导致求职者长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三)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南川区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大幅增加,2018年底,南川区城镇化率达到60.3%,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就业压力减轻,但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

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本土择业难情况日趋严重

南川区2018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86个,安置就业154人;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6545人,培训农村劳务经纪人302人。继续推进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13家企业2222人中已实现创业就业1266人。但相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总数来说,这些安置措施依旧难以解决其本土择业的问题,特别是“4050”人员的本土择业问题。

2.企业待遇与求职意愿不对等问题存在。

通过调查了解到求职者更愿意进入博赛集团、山水公司、超群实业、康世德源、风之彩超市、鸿庆达等福利待遇较为丰厚、薪资收入更有保障的企业。而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或个体户招工相对困难,且人员难以稳定。

三、当前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供求总量的影响

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化解劳动力剩余、城镇劳动力市场发育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南川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的现象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一方面,由于本人能力和素质与所求职位不匹配,很多劳动者无法从事相应的职业。同时,一些技术工种和苦、脏、累、险职业招生和招工难,造成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产业和行业富余人员过多,一部分职工必须下岗;而一些新的产业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下岗职工中大多数人由于技能、素质或就业观念的原因,又难以满足这些新的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因而使这些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影响

随着产业升级、新经济的发展以及南川交通的便利化发展,大批有经验、有技术且愿意干的劳动力流向了主城区及周边省会,留在本地的大多为没有技术或者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只能做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大学生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一方面不愿意选择传统行业或一线工人之类的工作,主要是无法忍受工作不自由、枯燥单一、不长知识、不提技能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社会实践和缺乏社会阅历,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很难应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困难的局面。而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因体力、精力的不允许以及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老化,只能做一些相对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强劲需求。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结构影响很大,从而带动行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被压缩,不会再新增岗位,且伴随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则会增加就业岗位,对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科学技术进步一方面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突破引起就业观念的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劳动者就业观念向多维、系统型就业观念转变,对于就业层次的认识逐步深化和扩大,开始获取以往没认识的东西。另一方面对就业结构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调整显著。也就是说"二元结构"转向"一元结构",工资的上涨是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就会迫使企业想尽办法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的数量,即是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会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它们会逐渐将设立在中国的企业,转向其他劳动价格低廉的国家,影响劳动力就业数量,对南川区这样的劳动力输出大区影响更加明显。 ,经济结构将会慢慢地由

(五)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就业相关制度影响着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对劳动力就业也有显著影响。目前城乡二元分立的户籍制度使得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无法得到突破,大量农民工仍然过着寄居城市的生活,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也导致了个人间和代际间风险分担的不匹配,进而导致劳动力就业行为的改变。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金融市场不能够有效配置风险,使得就业弹性偏低,经济增长不能有效地吸纳就业,从而产生经济发展迅速但就业依然困难的局面。

四、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就业引导与服务。抓好各项政策特别是就业专项资金、减免税费、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实施就业援助、就业扶贫计划、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和有序转移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扶助力度,完善底层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性扶持政策,留住本地劳动力并吸引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扎根。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搭建各类招聘会、网络招聘和电台专栏等多层次平台,为企业与求职者实现合理对接提供有效途径。

(二)加快形成职业介绍服务网络。以形成覆盖全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为目标,拓展、规范就业信息网络服务领域,调整、完善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中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市场格局。

(三)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基础建设。一是要加快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指导南川区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积极适应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技术培训能力,扩大培训量。三是积极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组织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培训中心、技校和职业学校、社会力量“三位一体”,并与就业形势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

(四)推广开展失业人员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办法,全面建立以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依托、以失业登记和档案管理为基础、以就业服务为手段、以街道社区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失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失业人员动态状况,健全有进有出、及时增减的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掌握失业人员的“底数”,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工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