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快报> 数据 >详情

重庆市巴南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一城一极一区”目标定位,以“强工业、抓建设、促效益、惠民生”为主线,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区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统筹推进“五化一体建设,经济运行稳中趋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9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居主城区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5.6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7亿元,增长14%,增幅均居主城区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亿元,增长20.8%;其中税收收入21.3亿元,增长20.1%,增幅分别居主城区第二位和第一位。出让土地实现成本收入57.1亿元,综合财力达到13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2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00元,增长12.5%,增幅分别居主城区第四位和第三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3.3亿元,比年初增长14.9%;贷款余额395.6亿元,增长9.1%;存贷比81.9%,居主城区第三位。市场主体4.36万户,增长15.1%;外资企业新增28户,增长2.3倍。

(二)工业经济加速回升。狠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实现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增长11%,比上一年提高7.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538.4亿元,增长10.9%,比上一年提高8.9个百分点。工业综合效益指数233.8%,提高19.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32.9亿元,居主城区第三位。新引进工业项目27个,协议投资103亿元。数码电子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提速发展。经济园区新建标准厂房48万平方米,建成部分已完成整体招租。长安铃木二工厂新车下线投产,金泰航空等12个项目投产,深圳惠科等12个项目开工。麻柳沿江开发区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新希望等7个项目启动建设。全区规模工业研发投入8.2亿元,居全市先进行列。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实现产值27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2.9%。在全市率先推进企业精益管理创新,重点企业人均产能提高30%以上,被评为全市精益管理示范区。锦晖陶瓷创建全市首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企业获评全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三)第三产业势头强劲。推进内需拉动、扩大消费,社零总额增速连续6年领跑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完成542.9亿元,增长18.3%,增幅居主城区第三位。商品交易市场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市第三位。铠恩国际等四大特色专业市场实现销售420亿元,增长18.5%。商社汇·巴南购物中心建成开业。引进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商业体量达70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家博会等10余场大型商贸活动,实现销售60亿元。公路物流基地入驻项目快速推进,新引进京东商城等6个项目。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等持续升温,接待游客1577万人次,增长32.1%。南温泉整体开发二期商业步行街、五星级酒店主体完工。丰盛、东温泉入选重庆美丽小城。新增金融机构12家。银行金融机构实现利润11.3亿元,增长9.7%

(四)城市建设提速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大美巴南行动,城市建设扩量提质。商品房施工面1467.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00.8万平方米,销售额119.4亿元,分别增长22.4%27.6%46.9%。龙洲湾滨江片区完成投资100亿余元,建成276.6万平方米,投资及开发量居主城十大城市片区第二位。滨江城市经济带在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23个,建筑面积达770万平方米。龙洲湾B区开发正式启动,旭辉城等项目开工。鹿角新城开发建设加快,引进融创集团竞得土地1924亩。沿江高速巴南段建成通车,境内高速公路形成“二环三射”路网。在全市率先启动4G试验网建设,光纤入户新覆盖1.7万户。新开工建设4座变电站,建成天然气主管线27公里。完成一批人行道、车行道、下水道整治,新增隔离护栏2000米,新增停车位5700多个,新增城市绿地61万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网19公里。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98.9%,城市生活污水处置率95.4%。实施“蓝天行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主城区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43%

(五)城乡统筹一体发展。致力于“三化解决三农题,农业农村稳步发展。财政投入3.5亿元,支持都市效益农业和特色小镇、幸福农庄建设。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十大工程、七大亮点项目,新发展优质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4万余亩。光大奶业一期投产,重庆茶业集团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二圣集体村被确定为西部唯一、全国首批5个之一的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接龙荷花村等5个村被确定为全国和市“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在国际上首创猪蓝耳病防控新技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首创鱼菜共生瓜果类立体蔬菜种植技术在全市推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900亩,成为全国规模化节水灌溉试点区。加快农民职业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50人,发展种养大户476户,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9个。加快农村社区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社区公园、农贸市场等特色小镇项目98个,建成幸福农庄、农民新村1428万平方米,惠及农民2399户。硬化建设农村公路200公里,新增农村人行便道500公里、沼气池500口。龙岗水库大坝建成,完成20座病险水库整治。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有序推进,争取项目35个、专项资金2.3亿元。

(六)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在全市率先推动职能重组、组织重构改革,率先建立城市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率先在主城区建立社区矫正机构“中途之家”。被纳入全国首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完成农村土地股份化、集体资产股权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试点。完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新增融资77.6亿元,债务总量平稳下降。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与重庆海关建立共同促进开放型经济合作关系。实际利用外资7.98亿美元,增长101%,增幅居主城区第一位;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居主城区第五位。招商引资再创新高,新签约项目总投资额487亿元,增长41%。实际利用内资370.9亿元,居主城区第一位。引进香港工业园、香港城,推动重庆中央活动区、重庆—东盟物流大通道上升为市级战略。

(七)社会民生保障有力。扎实推进“大善巴南建设,促进民生发展。财政对民生支出37.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5%。城镇新增就业4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社会保险参保达176.7万人次,基本实现全覆盖。支出1.2亿元资助救助困难群众。在全国率先探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模式。花溪中学建成投用,新建11个镇街中心幼儿园。接龙、丰盛卫生院改扩建完工投用,完成7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镇街和村居文化基础设施,接龙小观梆鼓舞、麻柳荷叶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南泉抗战旧址群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创《巴国霓歌》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原创品牌。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行动,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成功举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比赛等10余项重大赛事。推进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连续多年实现重特大事故“零目标”。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投入19亿元完成一批区级民生工程。建成公租房230万平方米,建成入住廉租住房1368套,完成564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建成42个农村饮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1200口,解决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188辆定线长安车有序退出,二环内基本实现公交全覆盖。最后4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决反“四风”,改政风。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8件、政协提案385件,回执满意率100%。财政预决算、政府性融资等重大事项提交人大审议23件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八严禁”“十二不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全面加强。深入开展纠风、效能监察和发展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全区“三公”经费压缩20%。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武装工作、国防动员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对口帮扶城口县工作任务。外事、法制、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监察及爱国卫生、妇女儿童、慈善、老龄、残疾人事业得到新发展,统计、审计、人事、政务服务、档案、地方志、保密、气象、地震、民防、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规划、国土、工商、税务、质监、食药监、邮政、通讯、能源等部门为全区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阶,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关怀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区委的统揽全局、定向导航和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凝聚着段成刚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有力监督;更是全区人民奋发图强、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巴南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巴南正处于爬坡上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经济总量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税收结构不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资成本较高,债务总量和偿债压力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城乡一体发展任务繁重;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种种矛盾问题仍很明显;政府自身建设不尽如人意,执行力有待提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和服务意识不强,谋发展解难题办法不多,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绕道,务必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贯彻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务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做好全年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一城一极一区”目标定位和“四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促增长、抓建设、推改革、惠民生”为工作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五化一体”“大美巴南”“大善巴南”建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性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主要约束性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下降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实现今年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大经济运行调控力度,合理调度、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尽力消除制约发展的种种瓶颈因素,力促经济良性运行,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得以兼顾。

抓好规划保障。做好“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编制“四区一基地”空间、产业等规划,推进小城镇规划修编和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推动镇村规划全覆盖。开展专项专业规划编制和规划研究,科学指导产业发展、园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完成重大项目规划手续办理,推进规划指标平移,满足项目落地需求。严格城市规划管理,严厉查处违法建筑,遏制在建项目违反规划行为,确保开发建设规范有序。

抓好用地保障。拓宽思路、创新举措,通过大项目带指标、地票、增减挂钩、用足用活三峡移民政策等方式,积极争取用地指标。认真清理“两规”指标覆盖“家底”,规划好招商布局,超前为项目落地开建做好准备。强化用地指标的统筹管理,有效解决重大项目供地问题。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高度重视招商项目投入产出比,算好“亩产税收帐”,每平方公里产出不低于150亿元。合理调控小城镇规划修编增加的用地指标,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加大违法用地处置力度。全年争取落实6000亩用地指标,力保入驻项目如期供地。

抓好资金保障。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企业债、私募债、股权合作、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加代建等拓宽融资渠道。完成15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新增金融机构融资70亿元。加快出让商住用地4600余亩,回笼资金100亿元以上。按照“债务要有数、规模要有度、债务要分类、管理要有规、用债要有方、结构要调整、偿债要有责”的要求,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和责任审计,锁定偿债资源。建立健全“借、用、管、还”投融资模式和偿债机制,坚持“一盘棋”调度,收缩战线捏紧拳头,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确保债务风险可防可控。坚持“四划一体”,既立足长远谋划、策划、规划好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又着眼当前条件和财力,按照先急后缓、效益优先和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原则,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凡资金未落实的项目一律暂缓开工。

抓好能源保障。加强与电力、天然气部门沟通协调,力争实现全年不拉闸限电、不限气目标。确保220千伏虎啸、110千伏金竹、110千伏光国、35千伏永隆4座变电站投入运行,新开工220千伏白马山、110千伏梓桐及南彭变电站项目。加快外环天然气主干线建设,推进界石等镇储气站项目,实现天然气供应全覆盖。

抓好人力资源保障。鼓励企业招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强化校企联合、定单培养人才。搭建劳动力资源服务平台,完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在完成市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协助招工任务的同时,新增就业4万人,开展培训1万人次以上,实现回乡就业创业3500人,切实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二)唱响“巴南制造”品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着力在各园区、开发区培养“懂经济、会管理、敢创新、重契约”的具有工业精神的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以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切实做强“促增长”的主引擎、主支撑。

强力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尽快形成增量。完成工业投资155亿元。已签约并供地的所有项目,第二季度全部实质性开工建设。经济园区标准厂房签约入驻企业全部投产,曙光、宁辉部分楼栋交付使用并形成产能,加快台湾圣美、深圳惠科、华雄等项目建设。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0亿元,规模工业新增产值60亿元。麻柳沿江开发区新建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开建北大国医、攀渝钛业等项目,新希望、百亚、拓为服装城、广泽中小企业基地等部分企业投产,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0亿元。全力推进香港工业园招商,标准厂房上半年招商完毕,年底前10个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10亿元。

强力推进现有企业扶优扶强,壮大提升存量。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大力实施“五转一创新”,推进无证转有证、个体转企业、分支转法人、规下转规上、限下转限上,创新服务企业体系。推动技改升级、扩能提质,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优做强。以市场倒逼促存量盘活,提升汽摩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长安铃木二工厂25万辆整车、一工厂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支持宗申集团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实化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企业诉求信息平台,完善“三级联动”解决企业困难机制。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抱团发展。投足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化“新工通·助保贷”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抓好规模企业特别是30户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以上、利润增长12%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提高3.5个百分点。

强力推进工业招商,增强发展后劲。瞄准“整机+配套”、垂直整合全产业链,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集群招商,以招商选商促增量做大做优。着力打造一支“精功课、善博弈、会算账、促双赢”的专业化招商队伍,紧盯行业领先、带动力强、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知名企业,高效推进一批项目签约入驻。工业招商合同金额20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新兴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数码电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轻纺服装等产业,引进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智能终端及下一代网络设备项目。云教育产业园建成产业用房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5个。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工业总投资60%以上。

强力推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确保投入,研发经费(R&D)增长12%以上。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关键技术平台和研发中心,构建“产、学、研、用”创新开发体系,培育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大的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达到120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推进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创建,专利申请量增长25%以上,专利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推进精益管理创新,新增10家企业深度系统服务,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三)唱响“巴南服务”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商贸物流集聚区、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生态健康体验区为目标,围绕拓展产业方向、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优“促增长”的加速器。

打造商贸物流核心平台。强力推进公路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五大业态”。力促普洛斯、西联钢材等项目一期建成运营,实现营业额8亿元。落实已签约项目用地指标,推进宗申车谷、传化、中集、公运、烟草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京东商城电子商务基地建设,确保项目一期6月交地并动工建设,制定和推行物流配送末端载具新型标准化。大力推进华南城百亿级市场建设,一期用地6月底前全部交付,确保上半年动工开建。推动华南城和京东商城尽快形成商贸物流集聚区的主要支撑。着力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依靠京东商城、华南城等,重点突破保税仓库及车间、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服务贸易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的外包服务,力争取得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牌照。推动中小企业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电子商务经营转变,完善花木世界、铠恩国际、锦晖陶瓷、愉购网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培育购物休闲新型业态。以滨江城市经济带为核心,打造中央活动区,加快博澳君禧天地、珠江御龙天下、融汇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重庆高档商品一条街、重庆囍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初步成型,提升做优渝南大道、红光大道汽车4S店群。以鹿角新城为核心,打造中央休闲购物区,加快引进国际品牌和高端消费项目。生态休闲经济区以特色小镇为核心,培育一批商贸强镇和星级农家乐,促进购物消费与休闲度假、农业体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突出“中国温泉之乡”品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宣传营销,提升巴南休闲旅游品牌形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打造温泉旅游、古镇旅游、休闲避暑等精品项目,推进景点环线连接,形成生态特色突出的旅游“珍珠链”。南温泉核心景区建成开放,丰盛古镇全面开街。

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李家沱—龙洲湾市级核心商圈,加快万达广场、通江广场、旭辉城等项目建设。以引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机构为主,大力推进城市综合体、总部基地、商街、购物中心的二次招商。拓展提升渝南大道专业市场群规模和品质,促进西部国际汽车城、渝南汽车市场提档升级,办好中国(重庆)—东盟家具博览会、东温泉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培育东城大道新型专业市场群,加快南彭国际工贸城、重庆花木世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民生商业,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新建一批便民商圈,积极谋划发展夜市经济。同步发展农村商业,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推动电子商务农村网下店建设。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深化与深圳联合金融集团战略合作,着力打造重庆金融服务总部基地,促进重庆银雁金融配套服务公司等签约项目尽快入驻。加快金融机构集聚,新引进金融证券机构8家以上。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提高存贷比,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打造生态健康体验区。突出“天下休闲、养在巴南”品牌,以发展生态“三养”产业为方向,推进生态健康城和高品质养生、养心、养老基地建设。在鱼洞、龙洲湾等人口聚集区,发展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专科医院等健康产业。在特色小镇探索“三养”新模式,有序有效推进常青国际养生园、如恩天伦城等全产业链养老项目。

(四)唱响“美丽乡村品牌,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突出产业为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做实“促增长”的稳压器。

加快发展都市效益农业。推动三大特色产业做优、五大优势产业做强,切实保障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加快形成“一村一亮点、一镇一特色、一片一产业”新格局。集中力量实施光大奶业、万亩生态渔村、天坪乡村旅游圣地、环云篆山观光休闲乐园等七大亮点项目,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各产业主推品种和主导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6000人次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以上。大力发展农业二、三产业,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领域。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完善城乡一体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经营权市场和机制,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适度流转。加强农村资源、资本、资产管理。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新发展股份合作社10家,探索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完善农业基层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服务机构向实体型经济组织转变,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鼓励城乡一体项目业主通过增减挂钩投资参与土地复垦,实现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资产功能。完成土地复垦3000亩以上,基本完成农转城退出夹心房、连体房的清理补偿。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产权流转交易,促进农业农村资源资本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加快实施城乡一体项目。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结合都市型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精心打造石龙低碳生态循环农业、天心寺禅茶文化生态农业、石滩美德有机农业、安澜锦绣山乡等项目,加快东温泉、圣灯山整体开发、二圣及惠民熙可、跳石林海等项目建设。推行和完善镇村公共服务建设标准,整合资金加快特色小镇、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幸福农庄质量安全及物业管理,严格按规定清理和制止小产权房。

改善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扎实开展土地治理、土壤改良、田间种养设施配套,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新建人行便道500公里、沼气池500口。硬化县乡骨干道路11条,硬化通村公路200公里,安装生命防护栏200公里。完成65座病险水库、800口山坪塘整治。丰岩水库全面完工,龙岗水库下闸蓄水。实施“水改旱”和饮水工程,缓解双河口、麻柳嘴片区缺水问题。

(五)深化“大美巴南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以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为目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建设“生态+现代”的城市聚集区、“园城互动”的产城融合带,塑造“大美巴南”新形象。

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40亿元推进五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龙洲湾B区市政道路、界石数码产业园B区道路、渝南大道D段拓宽改造等项目,东城大道全线初通,建成物流基地纵三路、横四路、环道路东段。实施梓桐大道、南涪路木洞控规段扩建等项目,加快麻柳沿江开发区骨干路网建设。开展龙洲湾隧道、麻柳嘴长江大桥、茶惠大道等前期工作,推动铁路东南环线、轻轨6号线延伸段和渝湘高速接龙槐树立交等前期论证,加快建设苏家浩大桥。完成长江木洞防洪护岸二标段主体工程,做好麻柳港区及观景口水库、高洞子水库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加快龙洲湾B区高压线路迁改。强力配合和督促业主,处理好鱼洞地下人防工程、龙洲水岸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提高光纤宽带入户率,推动城市无线热点全覆盖,加快城区及重点镇街4G络建设。实施社区光网工程等五大重点项目,IPV4/IPV6下一代互联网络交换中心投入运营。启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扩大中小学“数字校园”,推广智慧社区及“掌上巴南”、融信通等平台应用,建设智能生活先进区。提升城市数字管理系统,完善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推进“阳光政务”平台建设。完善12582农信通、12316农业服务热线,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

推进龙洲湾滨江片区建设。以巴滨路岸线为核心,坚守城市美学导则,强化山水轮廓线、天际线、滨水岸线的规划保护,在加快建设进度同时提升品质。新开工商住房200万平方米,建成17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100亿元。加快滨江城市经济带在建项目进度,促成香港城等新引进项目、小南海水电站总部基地落地建设。龙洲湾B区征地拆迁、市政设施配套齐头并进,加快推进长江国际原墅、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开建龙洲湾地下人防工程。推进龙洲湾南苑公租房建设。高职城初步形成道路骨架,加快5所入驻学校建设,确保已签约并供地院校20159月新生入学。鹿角新城突出高端居住、养老社区定位,推进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实施融创开发项目。

推进产城融合带建设。加快推进樵坪人家、百合家园公租房及周边环境、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实施界石公交换乘枢纽、万象广场、新界商街、新科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完成南湖供水系统技改工程,提高界石、南彭地区综合供水能力。各园区、开发区着力推进公用设施配套,加大商住开发力度,加快界石、南彭、木洞、麻柳嘴等产城融合带建设。持续推进城郊特色镇建设,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城市聚集区—产城融合带—城郊特色镇”梯次发展格局。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要求,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成一批人行过街系统、停车场和公厕。挖掘和保护好鱼洞老街历史文脉。深化鱼洞城区综合整治。实施巴滨路、龙洲大道美化亮化,建成云篆山生态文化公路。优化城市客运线网,开通界石园区、公路物流基地、巴滨路等13条公交线路。完善城镇污水三级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严格管理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推进移动、电信、联通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共建共享。严格执行建管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已建和新建小区配套公用设施建设落实到位,确保建设项目规模、进度和品质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强化对小区物业管理的监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规定,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及管网建设,确保达标排放、稳定运行。建成公路物流基地、东温泉污水处理厂。实施“蓝天行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实施“碧水行动”,次级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达到93%,花溪河重点河段堤防工程完工,开展五布河专项治理。实施“宁静行动”,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控制在标准值内。实施“绿地行动”,启动长江巴南段水域生态环保工程,新建改建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新建公园绿地8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5%。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年度任务。实施“田园行动”,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推动市级生态镇创建,开展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

(六)深化“大善巴南实践,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大善巴南”惠及更多群众。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工商联、科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培育发展村、社区类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自治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减轻基层组织行政化负担,强化基层绩效考核。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推行网上信访、联合接访、绿色邮政,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涉法涉诉问题,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加大对违法、非法上访的处置力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有效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大力整治农村三轮车非法营运。查处消费侵权违法行为,推行消费维权公益诉讼,打造消费安全示范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建立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农村劳动力累计稳定转移就业16万人。实施“五险”统征工作,加大扩面征收力度,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92%以上,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96%以上。有序开展城乡养老保险业务下沉,推进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继续推进镇街、村和社区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医疗、自然灾害、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慈善和社会帮扶为补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报销机制。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机构。推进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龙洲湾小学、新屋小学和2所公租房配套小学,新建4所镇级中心幼儿园,加快松花江小学及曼哈顿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推进教育综合实践中心建设。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覆盖面。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入学。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积极推进三级医院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以市七院等为试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免费提11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深入推进“六大文化工程”。建成区体育馆,完成区文化艺术中心、广播电视服务(传输)中心主体工程。建立公共文化单位到基层服务常态化机制,积极探索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新举措。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实施城乡文化互动工程,推进“一镇街一品牌”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在促进文化事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严格按照“五个坚持”原则,“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集中力量办好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基本民生。结合市里确定的22件民生实事,完成涉及我区的农村危旧房改造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饮水灌溉、撤并乡镇环境整治等49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七)凝聚智慧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以更强的自信和决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落实市委和区委关于深化改革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有序开展、蹄疾步稳。着力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市场体系、行政和权力监督、财税、城乡一体化、民主和法治、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文化、生态文明、干部人事等改革创新,破除发展障碍,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国企制度改革,完善区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区属国有企业以土地作价入股入驻项目,以固定分红模式参股非公经济,有效降低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负债。鼓励非公企业入股园区公司,合作推进园区开发,促进产业项目尽快达产。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创新发展地方金融,活跃民间资本。抓好市场主体发展,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在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上的重要作用。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个数增长16%以上。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信用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多方面的应用。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国试验区示范效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平台公司经营预算平衡制度,促进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深化预决算公开,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整合现有各种专项资金,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优化。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落实职能重组、组织重构改革方案,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力求机构更精简、职责更清晰、执行更高效、服务更到位。围绕园区开发、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城乡一体等重点工作,优化部门职能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围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政府职责,调整组织结构,提升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便民服务站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行小型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机制,推进公共资源集中拍卖。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积极稳妥地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和管理运行。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精心策划包装各类项目,加大城市宣传营销力度,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实效。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三养”等为重点方向,以各经济板块、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等为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招商推介,全力引进优势项目。实际利用内资3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力推外贸进出口转型升级,支持宗申集团申报国家出口畅销品牌,扶持长安铃木、航天巴山、弘愿气动等出口企业发展,进出口总额完成10亿美元。深化与重庆海关的战略合作,推进东盟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以公路物流基地和佛耳岩港为平台,建设保税仓并设立海关临时监管点,推进重庆公路口岸国际物流高地建设。

(八)践行群众路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政风、转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运行有序、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严格依法治区,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制度,深化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严格依法自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重视和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经济顾问的决策咨询作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等经充分调研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并按程序与政协协商、提交人大审议。严格依法履职,注重契约精神,尤其在招商引资活动中,严格履约“回头看”。既要督促检查企业依合同履约,又要依法按履约情况平等同比例兑现优惠政策,构建良好的政企关系和发展环境。探索综合执法,坚决纠正行政违法和执法不当问题。按规定经严格审批后,开展委托执法。适应和使用新媒体等传播工具,善待网络舆情和公众关切,传递正能量,强化公信力。

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建设高效政府。以成败论英雄,凭结果看实绩。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挂出网格化“作战图”,锁定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责任单位、责任人,严格按结果进行绩效考核。推行“一线工作法”,落实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大力倡导立说立行,当天事、当天办,言必信、行必果,高效推进工作,高效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坚决反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重要工作、重大任务、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加大问效问责力度,确保落实到位、见到实效。

树立成本行政意识,建设节俭政府。善算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