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快报> 数据 >详情

行稳致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决胜全面小康的起步之年,我们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一年来,我区大事多、喜事多,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视察时提出了“三个着力”的明确要求和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殷切期望;在宁东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这一年,全球单套投资规模和装置最大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成功出油,展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集成和能源自主保障的强大能力,中南海又传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励。这一年,李克强总理来宁视察并慰问群众,要求我们在改革创新、培育新动能、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方面走在前列。这一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们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系统地向大家展现2016年我区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等方面上取得的成绩,充分显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充沛动力和坚定信心。

一、深谋远虑,大思路绘就新篇章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刚刚过去的201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区内外经济形势,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引领全区经济行稳致远,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赢得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抓住关键时机,方能砥砺前行。一年来,针对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矛盾,我区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相继出台了“工业10条”“财政支农26条”“双创19条”等一系列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政策稳增长,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积极因素不断增加,全区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9%、上半年的7.9%、前三季度的8.0%逐季加快到全年的8.1%。纵向看,8.1%的增速是我区三年来经济发展的最好水平,比2014年和2015年均加快0.1个百分点。横向看,我区增速在全国的位次也从2015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9位,分别比周边的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高0.5个、0.5个、0.1个和0.9个百分点。向内看,五市经济社会竞相发展。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1%的银川市充分发挥“两宜两化”和西北重要的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实现了经济8.1%的增长,为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石嘴山市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上找准平衡点,依托循环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改造,努力实现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吴忠市坚持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山川协同、结构调整等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固原市以扶贫攻坚为统领,发扬“三苦”作风,精心谋事、踏实干事,生态建设、民族团结、扶贫开发等工作在全国创造了典型经验。中卫市立足“转型追赶、弯道超车”,经济爬坡过坎、稳步回升,大数据、旅游等特色产业引领全区。从核心区域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按照“再造一个新宁夏经济总量”的目标,好字当头,快字领先,以科技进步加快资源的深度高效开发利用,引领全区工业、投资加速快跑。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也作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吸纳就业和产业扶贫的主战场,承载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改革创新,大规划赢得新空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16年,我区把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攻坚年”为抓手,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规划、推进、落实改革与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推进“四个宁夏”建设释放了活力、提供了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一年来,我区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一些产业和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全区煤炭、钢铁行业圆满完成去产能任务,煤炭产量下降11.4%、粗钢下降12.4%、钢材下降18.2%。12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2.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住宅库存持续减少,12月末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7.86万平方米。企业成本继续下降。出台多项措施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近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从2015年末的86.26元下降至84.35元,同比下降1.91元,比全国低1.17元。短板领域投资增势良好,全区农林牧渔投资增长23.0%,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增长39.3%,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5.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0.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9.1%。

改革培育动力作用显现。一年来,我区确定的6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制定并公布市县“两个清单”,建成全区统一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取消调整行政职权事项56项,精简行政审批16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27项,银川市“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在全国率先探索试行同城同办制度,“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制度加快推进。截至2016年末,全区新登记企业3.18万户、个体工商户6.4万户。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年来,我区紧抓被列为全国第2个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2016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6.3%,比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固原市海绵城市加快建设,改造棚户区住房6.35万套、危窑危房3.18万户,建成美丽小城镇29个、美丽村庄138个,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交流经验。交通运输迎来大发展。2016年末,全区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1059.9公里、 33940.46公里、1571.49公里。固原至西吉、李家庄至泾河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区成为西部第2个实现县县(区)通高速公路的省份。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年来,我区自觉走新路,筑新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新能源、纺织、新型煤化工、“互联网+”等产业正在成为我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清洁能源增势良好。2016年底,全区风电、光伏、水电和生物质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到电力装机总容量的41.3%;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区工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5.5%。纺织产业不断壮大。全区纺织业增加值达到51.7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6.8个百分点。新型煤化工产业快速增长。随着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在宁东基地成功出油,全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1.8%。“互联网+”经济快速兴起。全区城镇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339.9元,增长30.7%;快递业务总量3241.5万件,增长45.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1.9万户,增长30.0%。大数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卫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三大运营商直通北京、西安的4×100G骨干网络建成使用。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一年来,我区积极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作用,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首选宁夏,助力我区走向世界。举办中阿博览会走进埃及、国际和平日纪念、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重大活动,获批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中国—阿曼(杜古姆)、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列入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新增国际国内航线13条,航空旅客吞吐量655万人次,出入境人数增长71.9%,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投入使用,开启了“空中丝路”的宁夏新时代。2016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6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增长36.1%。

创业创新扎实推进。一年来,我区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2016年,全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3亿元,培养小老板7414个,培育小企业3817家,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2%。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不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新经济成长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2016年,全区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95%,比上年同期提高0.07个百分点;申请专利量6148件,专利授权量2677件,分别增长39.9%和43.5%。开展第三批“塞上英才“评选,柔性引进院士9名、高级专家45人。

三、转型升级,大目标引领新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区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继续争先创优的必然要求,是我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根本途径。一年来,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自身竞争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我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去和补上同时发力,在存量和增量上同时用劲,努力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

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一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两个指导意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201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三次产业结构也由上年同期的8.2:47.4:44.4调整为7.6:46.8:45.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

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加快。一年来,我区围绕发展“一高三特”现代农业,不断优化结构、提升质量,“1+4”特色优势产业量效齐增,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区粮食产量实现 “十三连丰”,特色优势农业比重达到85.5%,蔬菜产量增长3.0%、枸杞产量增长20.3%。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年来,我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围绕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2016年,全区轻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高耗能工业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2.6%下降至51.6%;非公有工业增长11.7%,增速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43.7%提高到44.2%;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9.2%,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51.3%,增速均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一年来,我区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先导作用,加快推进投资结构的优化。2016年,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48.4%提高到53.0%;制造业投资增长14.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3.3%提高到24.7%;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2.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3.1%下降至29.8%;民间投资增长13.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4.9%,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自5月份后连续6个月增速居全国第一。

四、民生优先,大举措成就新福祉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一年来,我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奋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大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织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着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力争凝聚最大正能量,画出最美同心圆。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收入是民生之源,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2016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3元,同比名义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2元,同比名义增长8.0%。与此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全年CPI上涨1.5%。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我区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投入财政资金52.88亿元,实施“13项脱贫行动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定点扶贫机制,设立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保”政策,新建移民住房1.1万套,搬迁移民1.5万人,脱贫销号249个村,减贫19.3万人,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7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同期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7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3%。

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一年来,我区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2016年,开展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新改建幼儿园70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77.9%;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653所,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6万学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居西部前列;跻身国家第2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成为国家医改亮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投资40亿元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通水,113万山区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一年来,我区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大、越织越密。2016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6.1万人,比2015年增加17.3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4.05万人,比2015年增加9.28万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高龄津贴标准比上年分别提高720元、750元和6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调增176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比上年增加40元,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新改建养老服务机构173个,增加床位1.15万张。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一年来,我区启动“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积极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实施污染治理项目386个,对1005万千瓦火电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取缔非法采矿点135家,淘汰燃煤锅炉511台、黄标车老旧车3.6万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75.3%,比上年增加6天。综合整治黄河支流、入黄排水沟、城市黑臭水体,黄河宁夏段Ш类良好水质以上断面达100%。完成营造林123万亩,治理荒漠化54.6万亩,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能耗水平不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8%。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并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快建设“四个宁夏”,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供稿)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