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模式让园区经济活起来莱西活用政策,打破行政区划招商引资,实现跨区域携手发展

编者按:3月25日,《青岛日报》刊发《“飞地”模式让园区经济活起来》一文,现予转发。

  近日,景元自动化设备制造项目在莱西市姜山镇红马四新技术产业园开工。该项目主要从事汽车自动化生产线辅助设备、生物制品自动化检验和保存设备的生产,产品涵盖汽车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领域,在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这是莱西落地的又一“飞地”项目。所谓“飞地”,即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将本区域的项目放到其他区域建设,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机制实现共赢。

  地理位置僻远、用地指标短缺等,往往会成为招商引资的“拦路虎”。“马连庄镇作为水源保护地,招商引资受到诸多限制,但姜山镇等兄弟乡镇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发展空间。‘飞地’政策实施以来,项目招引空间更大、范围更广,尤其适合中小企业产业园落户建设。”莱西市马连庄镇党委书记常兴锋告诉记者,马连庄镇通过“飞地”模式,在姜山镇建设了红马四新技术产业园、青北智能制造产业园。

  红马四新技术产业园系盘活姜山镇一家破产企业259亩闲置工业土地而来,新建生产车间15座、办公楼1座,引入10余家“四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新材料等生产制造,具备校企合作、“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等多重优势。

  不远处的青北智能制造产业园,系盘活姜山镇一家冷链物流企业闲置土地247亩而来,新建生产车间21座、研发楼10栋、附属用房2栋。目前,园区已引进中小企业20家,主要从事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其中不乏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目前,马连庄镇招引的项目,九成都落到了‘飞地’内,涵盖机械加工、汽车配件、船舶制造、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常兴锋介绍。

  “我们是‘小而精’的中小企业,需要地块面积不大,位置、面积合适地块并不好找,‘飞地’产业园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企业可以快速落地投产。”在青北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青岛锐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福林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位于姜山镇的邦尼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从事色母粒润滑剂、性能改良剂研发和生产,其产品能大幅提升塑料制品的强度、韧性、光洁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该企业是由河头店镇引进的一家“飞地”企业,也是河头店镇为打破地域限制进行的首次尝试。“企业已投入生产,后续将申请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青岛邦尼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毅说。河头店镇通过对接姜山、水集等镇街工业园区,深度盘活闲置工业土地,3个项目先后以“飞地”形式落户,丰泰汽车配件产业园等4个“飞地”项目也已签约。 

   通过“飞地”相互借力,变“来了项目找土地”为“有了土地挑项目”,让项目实现批量落地。马连庄镇、河头店镇活用“飞地”政策,是莱西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打法的生动场景。

  “飞地”不仅激活了区域内经济活力,还“飞出”了莱西市,在更大范围内资源互补,携手发展。

  位于莱西经济开发区的中科曙光数创液冷产业创新基地,现代化厂房已投用,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一个个新产品有序下线。该项目总投资7.6亿元,占地60亩,由中国信息产业领军企业中科曙光投资,主要从事液冷设备的研发生产。作为该项目的配套,冷却液生产项目正计划以“飞地”方式落户莱阳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

  “冷却液属于化工项目,莱西经济开发区受限不能落地,而邻近的莱阳经济开发区有化工产业园,恰好可以落地。多亏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让项目落地有了‘最优解’。”莱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促进部副部长纪聪聪介绍。

  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作为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建设,突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通过“飞地”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互相介绍适合彼此产业发展的项目,既支撑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又有力促进了两地产业融合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